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跨学科融合的地理项目式研学活动设计与实施.docx
文件大小:19.08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4.51千字
文档摘要

跨学科融合的地理项目式研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摘要:跨学科融合的地理项目式研学以地理内容为基础,整合不同学科的研学资源,选择在真实情境中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课题,将学科核心素养融会贯通于研学设计中,综合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老街及部分斜塘河段为例,开展跨学科融合的地理项目式研学,通过“建立多学科研学导师团,确定项目主题”“多学科研学导师教研,拟定子项目课题”“小组开展项目式研学,实地调查探究”“项目式研学展示评价,课后总结反思”4个步骤,开展跨学科融合的地理项目式研学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在真实的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核心素养,同时为开展研学活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地理项目式研学;斜塘老街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实践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能更好地提升和内化地理知识,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分析自然、人文环境。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需要在真实复杂的地理情境中去培养和发展。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笔者所在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集中全教研组力量,开展了多次不同主题的长、短途地理研学活动。短途研学活动以1天为单位,地理教师为主要规划组织者,确定研学课题、设计研学路线,在研学过程中,教师起讲解点拨的作用,学生分组选定子主题进行探究,最后汇报成果。长途研学活动通常与研学公司合作,一般离开居住地超过1天,由学校和研学公司共同确定研学路线,主要是地理教师设计研学课题,学生通过研学活动有一定收获,但存在以下共性问题:第一,学生在研学手册或研学单已设计好的前提下,听教师做简单培训讲解就前往研学点,且部分研学课题单一,学生兴趣不浓,研学的实践性弱,导致学生未发挥主动性,参与度不高,无法真正有效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第二,研学活动地点在校园外,面对真实复杂情境,必然牵涉众多学科的综合信息,涵盖多学科、多角度的复杂知识内容,对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也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思考、探究,且需要查阅一定资料,花费一定时间。学生除了会运用到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还须迁移使用多学科的关键能力与思维方式,仅依靠地理教师的力量和地理学科知识过于单薄,不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2]。

基于跨学科融合的地理项目式研学活动,以地理内容为主体,整合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调查研究,以做项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全程参与的方式会使其印象更加深刻,也更利于在真实情境下通过研学这一具身活动促进其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融合的地理项目式研学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是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继承杜威“做中学”的思想基础上正式提出的,主张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获得知识,强调活动的重要性[3]。结合文献资料,笔者认为:项目式学习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定的主题,基于该主题解决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子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施问题解决的项目方案并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材料、设备等展开持续性研究,最终展示研究成果并通过多元主体的评价反思、完善学习成果,以此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学习方法。

跨学科融合的地理项目式研学,即以地理内容为基础,确定项目主题后,整合各学科研学资源确定子项目主题,学生选择不同子项目进行研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并将多学科研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从静态的被动传授转化为动态的主动探究,牢牢“镶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的自然或社会环境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促进不同学科之间、各学科与学科系统之间在相互理解、相互促进中的“进化”,形成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的研学内容项目主题,并促进各学科教师在思想碰撞后的“专业进化”,加速教师专业的创新发展。

二、跨学科融合的地理项目式研学活动设计

笔者所在学校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斜塘镇区域,距学校约1千米处有一条长约5.3千米、东西横贯斜塘镇全境的“母亲河”——斜塘河。自古以来,东连吴淞江至上海、西连苏州城的斜塘河都是斜塘地区交通运输大动脉,依托斜塘河在清朝中叶逐步形成的斜塘老街,曾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水上驿站。随着园区的发展,斜塘河从原来的航道变成了城市内河,河边建起了生态绿化带、森林公园、步道,成为人们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并在斜塘老街原址打造了一条既保留水乡古镇历史特色又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商旅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