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基本要求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风险评估流程
01
风险识别与分类
03
风险应对措施
04
风险监控机制
05
风险沟通与报告
06
持续改进体系
01
风险识别与分类
风险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或情况,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具有不确定性。
风险定义
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可测性、可变性、相关性和偶然性等特性。
风险特性
风险总是伴随着机遇,机遇也往往伴随着风险。
风险与机遇的关系
风险定义与特性
常见风险类型
战略风险
运营风险
财务风险
合规风险
指企业或组织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条件的制约,导致战略失败或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
指企业或组织在财务运作过程中,由于市场波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导致财务状况不稳定或损失的可能性。
指企业或组织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操作失误、技术故障等因素,导致业务中断、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害的可能性。
指企业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由于违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或道德标准,导致法律纠纷、行政处罚或声誉损失的可能性。
分类标准与方法
将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外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环境风险等。
按照风险来源分类
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只带来损失机会,投机风险则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
通过对企业或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识别出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评估其风险等级和潜在影响。
按照风险性质分类
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绘制风险矩阵图,以便直观地展示风险分布和优先级。
风险矩阵法
01
02
04
03
流程分析法
02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概率与影响分析
风险概率分析
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影响程度的概率分布。
风险影响分析
评估风险概率与影响的综合效应
评估风险事件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包括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
将风险概率与影响相乘,得出风险的预期值,便于比较不同风险之间的优先级。
1
2
3
风险矩阵应用
风险矩阵构建
根据风险概率与影响分析结果,构建风险矩阵,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
01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风险矩阵,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等级,便于重点关注高风险事项。
02
风险应对措施选择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如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等。
03
定量与定性结合策略
定性分析方法
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如敏感性分析、模拟仿真等。
结合策略
定量分析方法
运用专家判断、经验总结等方式,对风险进行性质分析,如风险分类、风险源辨识等。
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03
风险应对措施
规避与转移方法
规避与转移方法
识别风险源
保险机制
多元化投资
外包与合作
通过详细分析业务、市场和运营环境,识别潜在风险源并避免与之接触。
通过投资多种资产或项目,降低单一风险暴露带来的潜在损失。
借助保险政策,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降低自身风险承担压力。
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或与其他企业合作,减少自身风险。
缓解与控制方案
根据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制定合理风险策略,明确风险容忍度。
制定风险策略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操作流程,防范内部风险。
定期开展风险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健全内控体系
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风险应对措施。
持续监控与评估
01
02
04
03
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
应急响应机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风险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处置。
快速响应与处置
建立危机沟通机制,及时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协调各方资源。
危机沟通与协调
制定恢复计划,确保风险事件处理后能够迅速恢复运营。
恢复计划与持续运营
04
风险监控机制
动态监测工具
实时数据监控
通过实时采集和监控关键风险指标,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
01
数据可视化工具
利用图表、曲线等可视化形式,直观展示风险状况,提高风险识别效率。
02
风险预测模型
基于历史数据和业务特点,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提前预警潜在风险。
03
阈值与预警设置
风险阈值设定
根据业务特点和风险偏好,合理设定风险阈值,作为风险预警的基准。
01
当监测指标达到或超过阈值时,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及时报告风险。
02
预警信息通报
通过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确保快速响应。
03
预警机制触发
周期性审查规则
审查周期确定
根据业务特点和风险变化速度,确定适当的审查周期,如每季度、半年度或年度。
审查内容与方法
审查结果与改进
对风险监控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包括监测工具、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