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下11.1法不可违 课件.pptx
文件大小:73.28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7.54千字
文档摘要

道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未成年保护法不应该成为未成年违法犯罪的“挡箭牌”

思考:三名未成年犯罪案件中,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法

11.1

NoExceptionsto

theLaw不可违

法治观念

01知道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方向指引,明确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02了解违法行为类型,形成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提升法治观念。

道德修养

03学会尊重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责任意识

04懂得违反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守法意识。法

01

02

03

04

被告人张某某、李某(均时年13周岁)与同班同学王某

某(被害人,殁年13周岁)存在矛盾,经张某某提议,二人

多次共谋杀害王某某后平分王某某钱财。2024年3月10日下

午,张某某将王某某骗出,四人骑电动自行车,共同前往

张某某事先选定的蔬菜大棚。进入大棚后,张某某首先持

铁锹动手并直接实施杀害王某某的行为,李某帮助控制王

某某,马某某见状离开大棚。张某某、李某共同致王某某

死亡后,将尸体掩埋。三被告人骑电动自行车逃离现场。

议一议:法院作出刑事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法律有何作用?

《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对于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如果犯了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罪,导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过最道

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也应当负刑事责任。法

规范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

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为人们是

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指引作用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保护作用P80-81“法律作用”。道

案例一原告梁某某、被告王某某均系某小学学生。双方课间玩耍时,王某

某将梁某某推搡倒地后发生骨折,民导事致违梁法某行某住为院多天。法院依据《民法典》

主持调解,由被告王某某赔偿原告梁某某医疗费等各项损失12000元。

案例二七年级学生罗某到教室因琐事殴打同学兰某,造成兰某身体轻微疼

痛。因罗某未满16周岁,河口派出所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罗某处以

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200元行的政处违罚法,同行时为责令罗某的监护人对其严加管教。

案例三某职业学院朱某,伙同另外四名女生在宿舍楼内,无故殴打、辱骂

两名女学生。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刑名事被违害法人精行神为抑郁,

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法院依据《刑法》判决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

处有期徒刑一年。其余四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合作探究:1.判断三则案例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法

2.三则案例有何异同?

相同1:都属于违法行为;

不同1.案例一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案例二违反了《治

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案例三违反了《刑法》的规定;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应受惩罚的行为。

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