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度吉林省普法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27.3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5.08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度吉林省普法知识应知应会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B.人民

C.工人阶级

D.知识分子

答案:B

2.以下不属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是()。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答案:C

3.已满()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12

B.14

C.16

D.18

答案:C

4.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A.1

B.2

C.3

D.5

答案:B

5.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发生效力。

A.交付

B.合同签订

C.依法登记

D.占有

答案:C

6.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A.50%

B.60%

C.70%

D.80%

答案:D

7.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原则,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A.公开、透明

B.公正、公平

C.合法、正当

D.诚信、友善

答案:A

8.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的权利。

A.赔偿

B.补偿

C.救助

D.帮助

答案:A

9.下列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是()。

A.警告

B.罚款

C.拘役

D.行政拘留

答案:C

10.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

A.有效

B.部分有效

C.无效

D.效力待定

答案:C

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须经()批准。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答案:A

1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倍的工资。

A.1

B.2

C.3

D.4

答案:B

1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的义务。

A.有组织的灭火工作

B.扑救火灾

C.消防演练

D.消防宣传

答案:A

14.下列关于结婚年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B.男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女不得早于十八周岁

C.男女均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D.男女均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

答案:A

15.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A.生产者

B.销售者

C.运输者

D.仓储者

答案:A

二、多选题

1.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答案:AB

2.以下属于合同可撤销情形的有()。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B.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C.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D.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答案:ABC

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主观故意性

答案:ABC

4.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A.警告、通报批评

B.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C.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D.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答案:ABCD

5.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包括()。

A.生命权

B.身体权

C.健康权

D.姓名权

答案:ABCD

6.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C.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D.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答案:ABCD

7.个人信息处理者可以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包括()。

A.取得个人的同意

B.为订立、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

C.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信息

D.依照本法规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自行公开或者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