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双创”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商法课程改革研究.docx
文件大小:41.0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75千字
文档摘要

“双创”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商法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在创新创业的大趋势之下,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对于经管类专业,将商法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课程还未普及,所以应当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并探讨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文章主要针对经管类商法课程的改革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1.3;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195-02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及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也能掌握创新创业知识。这一融合要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内容整合。以商法课程为例,目前的课程设置还难以满足《实施意见》的要求,对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而言,目前的商法课程尚不能很好地解决他们在创业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所以,商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日益迫切,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鼎故革新。

一、经管类专业商法课程开设的现状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3版)》统计,经管类专业包括经济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共86个。管理类的专业共9小类68个专业,经济类专业共4小类26个专业。据调查,我国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民办高校,大多都设有经管类专业,大部分也都开设了商法课程。至于课程性质上,有的高校将其归类为专业基础课,有的列为专业核心课,还有的是专业选修课。在学时和学分设置上,有的是48学时3个学分,有的是32学时2个学分。而在商法课程的前置必学法律课程上,很多高校并未设置如《民法》等基础课,学生基本是学完经管基础专业课就直接接触商法课程。

二、目前经管类专业商法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够重视商法教育

商法调节的对象是商事组织(主要指企业)和各类商事活动。而创新创业就是一种商事活动,所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商法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目前有的学校设置了单独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设计类课程,也有的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与经济学、管理学课程结合,但很少有将商法课程与创新创业结合的。即使是我国一些一流大学也存在一样的问题。目JjuAF5r41RPV5/QIXWngpA==前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通过邀请专家做讲座或者课堂上播放与法律相关的视频来普及创业中涉及的法律知识,但是这种碎片化接受知识的方式无法形成系统的、全面的创新创业法律知识体系。在网上书店能搜到的将创新创业与商法相结合的教材类书籍也是寥寥无几。

(二)商法的课程内容未体现创新创业教育

商法课程对于法学专业而言,课程目标是培养专业的法律思维和技能,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律师岗位奠定基础。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人才质量,使学生能够了解商法与商事规则,能在实践中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并非培养法律专业人员。这就导致了商法的课程安排与创新创业的需求存在了错位。尤其对于经管类学生而言,商法课程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内容与各种职业资格考试高度相关,比如经管类的初级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考试中都有涉及,这就导致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商法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考取各种证书,进而促进毕业生的就业,提高就业率。也就是说经管类学生目前对商法的学习多以单调的法律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创业实践操作能力,更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其直接的结果就是经管类学生擅长各种职业资格的考试,现实中一旦遇到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时却不能活学活用,更不会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创办企业、规避遇到的风险,难以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比较单一

商法课程作为经管专业的基础课程,小班授课的较少,大多会合班上课[1]。教师上课多以讲授为主,有的会借助多媒体加入案例教学,但是需要在48或者32学时讲完各个模块法律知识,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学习条件也基本局限在教室,很难做到让学生身临庭审现场观摩学习。

(四)网络教学资源交互性不强,教师缺乏创业创新意识

目前经管类专业商法课程的教学还主要停留在文本、视频、课件等教育资源阶段,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内容不多,难以跟上网络在线教学的步伐。在已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未能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分类优化,未能有效利用经管类综合实验室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实践操作,因此该课程的线下单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实践操作需求。且商法课程主要由法学专业老师担任。虽然大部分老师法学理论丰富,但实践操作经验缺乏。因此在教学中难以将法学理论及实务与经管类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也难以为其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此外任课教师在承担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教科研任务以及职称晋升中的各项指标要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