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项链》教案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doc
文件大小:21.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2.37千字
文档摘要

课题:项链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曲折的情节,精巧的布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2、通过路瓦栽夫人这个形象,充分认识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人的毒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小说精心的结构与巧妙的布局及路瓦栽夫人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2、难点:细腻的心理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无情地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的叔叔于勒》写了一个悲剧人物,今天要学的《项链》也写的是一个悲剧人物,它们都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不幸。

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850.8.5—1893.7.6),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2、写作背景

《项链》写于1884年,原题《首饰》。19世纪末,法国社会正处于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腐败,社会道德沦丧。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心理有很深的了解。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法国骄奢淫逸、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上流社会奢华而糜烂生活气息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不同阶层的人都企图跻身上流社会,梦想过上贵族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地位。

3、生字词梳理

4、全文内容

一个小职员的妻子——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一个一心追求高雅奢华生活、企图跻身上流社会的女人,为了参加一次舞会借了好友的一条项链,结果不慎丢失,从而跌进了穷苦的深渊,四处借钱买了一条相似的项链还给好友,自己却和丈夫整整用了十年困苦生活来偿还债务。故事的结尾戏剧化,才得知自己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项链原来是假的。

三、文本研读

1、全文线索

项链: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2、段落划分

序幕:1-6

第一部分:玛蒂尔德不满现状,内心痛苦,幻想豪华生活。

开端:7-52

第二部分:收到请柬,借项链参加舞会。

发展:第三部分(53-85):舞会结束,丢项链。

第四部分(86-106):夫妇借钱赔项链,从此过上穷人生活。

高潮、结尾:107-128

第五部分:识项链——十年辛酸,还清债务,得知项链是假的

3、故事情节

(1)序幕

矛盾:现实与梦想差距悬殊

(2)开端

“挑项链”这一情节,玛蒂尔德的三个心理变化(第48-52段)

第一处:“发现”“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发抖”“出神”

心理变化:激动、神往

第二处:“迟疑而焦急”

心理变化:焦虑不安

第三处:“跳起来”“搂住”“狂热的亲”“跑了”

心理变化:极度欢喜、兴奋

(3)发展

①在丢项链的前后,出现了两次“什么都/也不想”,这两句话有什么意义?

第一次“什么都不想了”,这是写在晚宴上获得的成功致使她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表示她幸福满足到了极点。(第54段)

第二次“什么也不想”,描写她丢失项链后的恐慌致使她的脑子一团糟,无法思考,表明她的狼狈和痛苦。(第79段)

②“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最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第105段)她昔日的虚荣心到底有没有改变呢?

改变了,十年之后,虚荣心已经不再是玛蒂尔德性格的主导因素,或许还是有些残存,但更多的是她对逝去的美好年华的追忆,此时的玛蒂尔德已经没有了与她处境不相符的想法或梦想,变成一个充实而坚韧的成熟女性。

③文章中说到“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第106段)这是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不是。这句话只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当时社会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的不稳定。悲剧真正原因是玛蒂尔德追求享乐的虚荣心(个人性格)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社会)。

4、丢项链到底是败坏了玛蒂尔德呢,还是成全了她?

所谓“败坏”,是说主人公热切提升物质和精神的生活层次以及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希望彻底破灭;

所谓“成全”,则是说苦难的生活是主人公这样的小人物显示出可贵的人的尊严,她人性中的美经过凄风苦雨的催化开放的格外璀璨夺目。

由此可见,丢项链即败坏了玛蒂尔德,又成全了玛蒂尔德,更多的是成全了她。

5、分析玛蒂尔德人物形象

爱慕虚荣、坚强勇敢、诚实守信、自尊自强、热爱生活

6、假项链:三处巧妙的暗示

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51)——相当大方

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90)——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98)——项链并不是什么贵重首饰

四、课堂小结

1、多层次主题

(1)社会批判

这是作品现实主义的性质决定的。批判当时法国政治腐败,社会道德沦丧和追求享乐、追求虚荣的恶劣社会风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