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闻自由
答案:新闻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采访、写作、发表、出版、传播新闻的自由。
2.媒介融合
答案: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介形态在技术、内容、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相互融合,实现“跨媒体、跨平台、跨地域、跨行业”的发展。
3.媒介素养
答案:媒介素养是指个人在信息时代,对媒介信息进行理解、分析、评价、创造和应用的能力。
4.公共关系
答案: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和冲突解决。
5.媒介伦理
答案:媒介伦理是指新闻传播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准则。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
(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包括:新闻事实、新闻工作者、受众、传播媒介。
(2)新闻事实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客体,传播媒介是新闻传播的载体。
(3)新闻事实、新闻工作者、受众和传播媒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
2.简述媒介融合的动因及其影响。
答案:
(1)媒介融合的动因包括: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产业竞争。
(2)媒介融合的影响包括:提高传播效率、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内容、提升传播效果。
3.简述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其途径。
答案:
(1)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包括:提高公民信息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
4.简述公共关系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1)公共关系有助于组织树立良好形象。
(2)公共关系有助于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
(3)公共关系有助于组织应对危机事件。
(4)公共关系有助于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新闻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答案:
(1)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内容个性化、传播方式互动化。
(2)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以下挑战:受众流失、广告收入下降、传播效果减弱。
(3)为应对挑战,传统媒体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新媒体运营、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内容、提升传播效果。
2.论述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的现状与对策。
答案:
(1)信息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公民信息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起步较晚、普及程度低、教育体系不完善。
(3)对策: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素质。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案例一:某知名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消费者投诉,企业通过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成功化解了危机。请分析该案例中企业采取的公共关系策略及其效果。
答案:
(1)企业采取的公共关系策略:及时回应消费者投诉、公开道歉、积极整改、加强与媒体沟通。
(2)效果:企业形象得到修复,消费者信任度提升,危机得到有效化解。
2.案例二:某知名媒体因报道失实引发公众质疑,媒体通过内部调查、公开道歉、整改报道内容等措施挽回声誉。请分析该案例中媒体采取的媒介伦理策略及其效果。
答案:
(1)媒体采取的媒介伦理策略:内部调查、公开道歉、整改报道内容、加强自律。
(2)效果:媒体声誉得到挽回,公众信任度提升,报道质量得到提高。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名词解释
1.新闻自由
解析思路:理解新闻自由的概念,明确其定义和基本特征。
答案:新闻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采访、写作、发表、出版、传播新闻的自由。
2.媒介融合
解析思路:理解媒介融合的定义,分析其涉及的不同媒介形态和融合方式。
答案: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介形态在技术、内容、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相互融合,实现“跨媒体、跨平台、跨地域、跨行业”的发展。
3.媒介素养
解析思路:理解媒介素养的定义,明确其包含的能力和素质。
答案:媒介素养是指个人在信息时代,对媒介信息进行理解、分析、评价、创造和应用的能力。
4.公共关系
解析思路:理解公共关系的定义,分析其涉及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答案: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和冲突解决。
5.媒介伦理
解析思路:理解媒介伦理的定义,明确其涉及的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
答案:媒介伦理是指新闻传播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准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思路:列出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
答案: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