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加工贸易流程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业务模式概述
02
合同签订要点
03
原材料管理流程
04
生产加工规范
05
质量管控体系
06
通关与交付管理
01
业务模式概述
来料加工贸易的定义
外商提供全部原材料和加工所需设备,承接方加工单位按外商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外商销售,承接方收取工缴费。
基本特点
承接方无需购买原材料,只负责加工,不承担销售风险;外商提供技术和设备,承接方无需自主研发;工缴费相对较低,但加工过程需严格按照外商要求进行。
定义与基本特点
适用企业类型分析
生产企业
具备加工能力,拥有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能够满足外商的加工要求。
贸易公司
合资企业
不具备加工能力,但具备贸易渠道和客户资源,可以作为中介,将加工业务转包给生产企业。
由国内外企业共同投资设立,结合双方优势,共同开展来料加工贸易业务。
1
2
3
外商将原材料运至承接方所在国家或地区,承接方负责清关、运输等手续。
承接方按照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生产,期间需加强品质控制和生产管理,确保成品质量。
成品加工完成后,承接方负责将成品运至外商指定的目的地,办理出口手续并支付相关费用。
如成品出现质量问题或不符合外商要求,承接方需负责退货或返修,并承担相关费用和风险。
国际物流运作框架
原材料进口
加工生产
成品出口
退货与返修
02
合同签订要点
加工内容
外商基本信息
详细描述来料加工贸易中承接方需要加工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等,以及加工后的成品名称、规格、数量等。
包括外商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明确工缴费的数额、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以及外商提供的作价设备价款的支付方式和时间。
明确约定交货时间、交货地点和交货方式,以便双方及时交付和接收货物。
工缴费及支付方式
交货时间、地点和方式
核心条款要素构成
风险防范条款设置
质量保证条款
明确承接方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出现质量问题的责任划分和处理方式。
溢短装条款
约定允许原材料或成品在装运时出现一定比例的溢短装,以避免因数量差异而产生的纠纷。
不可抗力条款
明确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时的责任划分和处理方式。
保密条款
约定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需保守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防止信息泄露。
责任划分标准
承接方责任
承接方负责提供加工所需的厂房、设备、劳力和技术,按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和时间完成加工任务,并交付成品。
外商责任
双方共同责任
外商负责提供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等,以及技术指导和培训,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工缴费和设备价款。
双方需共同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确保合同顺利执行。如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
1
2
3
03
原材料管理流程
保税物料申报规范
企业需要提前了解保税物料的性质、用途、数量、价格等信息,并准备好相关单证和资料。
申报前准备
企业需按照海关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保税物料申报,包括提交申报材料、海关审核、现场查验等环节。
申报流程
保税物料申报需准确无误,申报内容需与实际进口货物相符,严禁伪报、瞒报、漏报等行为。
申报要求
保税物料入库前需进行验收、分类、计量等工作,确保物料数量、质量、规格等与申报信息一致。
仓储管理标准流程
入库管理
保税物料需实行专门管理,建立库存明细账,实时记录物料的出入库情况,确保账实相符。
库存管理
保税物料出库需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和核对,确保出库物料与申报信息相符,避免误发、错发等情况。
出库管理
企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向海关提交核销申请,包括核销申请表、加工合同、保税物料进口及出口报关单等相关单证。
核销监管要求
核销申请
海关将对企业的核销申请进行审核,包括保税物料的进口、加工、出口等环节,确保物料流向清晰、数量准确。
核销审核
海关将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核销监管,核实企业的实际加工情况,确保保税物料得到合理利用和核销。
核销监管
04
生产加工规范
严格按照外商提供的工艺标准进行加工,确保产品质量。
质量控制
各工序之间需相互协调,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延误。
工序协调
01
02
03
04
通过流程分析,合理安排工序,确保生产效率最大化。
流程优化
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和污染的发生。
安全生产
工序安排原则
对生产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掌握工艺标准。
技术培训
工艺标准执行
对原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料质量符合工艺要求。
原料检验
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艺标准的执行。
过程控制
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外商要求。
成品检验
进度控制机制
生产计划
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明确每道工序的完成时间。
进度监控
对生产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延误。
应急措施
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