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世纪我国农村商品流通问题研究.pdf
文件大小:133.6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6.02千字
文档摘要

新世纪我国农村商品流通问题研究

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商品市场发展

(一)2001年城乡人口、居民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额

“倒挂现象”十分严重

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城市人口较少,但在居民收入、恩格尔系

数、消费额等方面却呈现“倒挂现象”。仅就2001年数据分析:农村

人口占总人数的62.3%,但这大多数人的收入远不及占37.3%的城市

人口,尽管二者的收入都相对有较大的提高,但贫富差距仍然存在,

且十分严重,农村2个居民的名义平均收入不及1个城市居民平均收

入,实际收入是6∶1(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曾算过一个帐:

2001年农民人均收入2366元,这其中包括40%的实物,实际收入在

1800元左右,在1800元当中,还有20%的现金要备来年生产资料之

需,这么下来,农民手中真正用于购买消费的现金只有1500元左右,

而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6860元,是农民当年收入的近5倍。如

果考虑到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城乡之间真实差距大约6∶1

之间。);其次,农村人口的消费也明显偏低,虽然城乡居民恩格尔

系数均有所下降,这反映了其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农村居民的

恩格尔系数相差城市居民近10个百分点;第三,表现在消费品零售总

额上,城市居民大于农村居民67.54%,且城市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率高于农村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3.8个百分点。目前我国

城市化水平仅有35%,如果要达到工业化国家最低标准50%,需要转

移农村人口3—5亿。我国“倒挂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

变。

(二)1996年以来农村人均居民收入增幅下降,直至2001年

增幅才开始回升

1996年以来,我国许多农产品连年丰收,如粮食、棉花,蔬菜、

水果、水产品、肉禽蛋奶等农产品相对供过于求,特别是具有代表性

的大宗农产品——粮食,1996年产量首次跨过5亿吨(提前4年达到这

一指标),先后有三年产量超过5亿吨,即1996年50453.5万吨、1998

年51229.5万吨、1999年50838.6万吨。由于许多农产品产量增加,但

农产品的品质结构水平较低,加之许多农产品出口受阻、加工转化和

消费疲软等原因,许多农产品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价格低迷,农民

实际收入增幅减缓,如1996—2000年其增幅分别为9%、4.6%、

4.3%、3.8%、2.1%,直到2001年农民实际收入增长4.2%,出现增

幅回升的势头。

(三)农村市场呈现调整和萎缩并存状况

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市场发展较快,1998年以来农村商品市场开

始结构性调减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城乡形成了肉禽蛋奶类、蔬菜类、水产品

类、粮油类、干鲜果品类五大支柱的50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各

类商品市场中,农产品市场占较大比例。2001年全国共有各类商品市

场86454家,成交额24949.4亿元,其中农产品市场占有较大的比例,

五大支柱的农产品市场成交额合计12410.2亿元,比工业品交易额

10001.4亿元还多。

在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农产品市场所占比例较大。

2001年底全国拥有交易额亿元以上各类商品市场3273个,其中综合类

市场1726个,专业市场1534个。在综合类市场中,以农产品综合市场

为最多,为858个,占全部综合市场的一半,摊位52万个。亿元以上

蔬菜市场有146家,摊位11万个。全国亿元以上粮油市场46个,干鲜

果品市场61个,水产品市场57个,肉禽蛋市场23个(注:李敏,我国

商品交易市场如何应对WTO的思考.市场营销导刊,2002,(2))。

但近几年农村商品市场开始结构性调减。据统计,1998年全国城

乡商品市场总数达到历史最高89177个,其中农村商品市场达到最高

65050个,于是国家开始整顿和调整商品市场结构,1999年比上年调

减601个,农村商品市场1999—2001年连续三年调减5295个,但交易

额仍然是连年增加,城市商品市场数量1999—2001年三年仍然增加,

比1998年增加2572个,许多城市的“市场极点”作用得到发挥(详见

下表)。

1998—2000年我国城乡消费品市场结构调整示意表单位:

个、亿元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1997—2002年整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