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OBE理念下“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docx
文件大小:41.3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4.36千字
文档摘要

OBE理念下“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摘要: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具有实践优势的复合型财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税务会计作为财务、税务实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课程建设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OBE理念与财税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分析当前“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OBE理念的“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旨在为“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228-03

就财税专业而言,主要是培养能扎实掌握并熟练运用财税基本理论、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能解决税务管理、纳税申报和税务会计问题、能熟练对财税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能胜任本专业及其与经、管、法交叉领域的涉税工作,兼具“国际视野、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税务、会计、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涉税业务、财务会计等专业技能,还要具有优良的社会责任意识、较强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经济转型发展需求,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全面、综合地运用财税知识解决问题的人才。本文聚焦于财税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以财经类高校“税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前“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基于OBE理念对大学本科“税务会计”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综合性评价模式的完善,构建较为完整、科学的“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OBE理念概述

OBE理念下的学生培养是一个优化调整、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它强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通过反向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多元化评价以及持续改进等步骤来确保学生能够达成既定的学习成果。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弊端

首先,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许多地方院校的本科财税专业课程教学中,依旧采用固定的授课地点、使用固定的教材、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税务会计的理论发展往往滞后于税收法规的改革,有些税务会计教材涉及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忽视了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导致涉税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税务实践涉及大量的法规、政策和操作细节,这些在理论学习中可能难以全面覆盖。在课时条件的约束下,教师们更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课堂上过多的理论讲解,缺乏实践操作环节,使得学生对税务会计实务操作缺乏直观认识和全面理解,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其次,实践教学碎片化。税务会计实践教学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实践教学环节被分割成多个分散的知识点,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仅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简单训练或者模拟经济业务填制相关的申报表,缺乏实际操作性和创新性。教材中的案例往往基于过去的税法规定和业务环境,未能及时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税收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同时,缺乏专业的税务实训设备和软件,无法模拟真实的税务工作环境,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能接触到零散的实践内容,难以全面了解税务系统的操作流程和实务操作的全貌。在此情况下,教师也不可能提供系统性的指导,学生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使得税务会计的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单一。目前,多数高校税务会计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试卷考试为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察,而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相对不足。同时,考核内容偏向于理论和课本中的知识,缺乏与实际操作的联系,使得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感到无所适从。实践教学考核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致使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随意性较强,考核结果有失偏颇。同时,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也使得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和方向。另外,在实践教学考核中,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实践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过程的关注和评价。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难以及时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无法形成完整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体系。

三、OBE理念下“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

(二)反向设计教学流程

根据OBE理念,教学流程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反向设计。具体来说,应从学生的学习成果出发,逆向推导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阶段,根据教学目标制作课程课件、教学视频、课堂练习等教学材料。这些材料应涵盖税务会计的核心内容,并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学习通教学平台或其他方式,向学生发布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学材料,并独立完成作业。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