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
第2单元百分数(二)
第2课时税率、利率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6、7、9、12题。
课时目标:使学生知道纳税、储蓄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能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课时重点: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和利息问题的计算。
课时难点:税额和利息的计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口答算式。100的5%是多少?50吨的10%是多少?1000元的8%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税率
1.阅读课本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提问: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10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30×5%这个算式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30×5%=30×=1.5(万元)
方法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0×5%=30×0.05=1.5(万元)
(二)利息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课本第11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4,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例如:王奶奶2012年月8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2013年8月1日,王奶奶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50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0元,共5150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若按照2012年8月的银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5000×3.75%×2=375(元)
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课本第11页“做一做”。
3.课本第14页练习二第6、7、9、1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