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P1-P4)
一我国的政府审计
六阶段:西周初步形成-宰夫稽核财计汇报(西周萌芽)
【宰夫—我国政府审计产生】
秦汉最终确立-上计制度
隋唐宋日臻完善-宋朝审计司(审计一词最早在宋产生)
元明清衰弱
中华民国不停演进-19审计法
新中国振兴时期-1983年9月成立审计署1994年公布审计法
二民间审计
(一)我国:
①19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
②19,谢霖在北京开办了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二)西方:
①十六世纪在意大利萌芽。
②17,英国“南海企业事件”导致世界上第一位民间审计师产生——查尔斯·斯内尔。
③1853年,世界上第一种职业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在苏格兰爱丁堡产生。
三西方民间审计发展3阶段(简答题)——次重点
⒈最早产生在英国,称为英式审计,又叫详细审计。审计范围是账簿,目的是查错揭弊,措施是对账簿进行逐笔审查,使用人为股东。
⒉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式审计,又叫资产负债表审计。审计范围扩大到资产负债表,目的是证明企业偿债能力,开始使用审计抽样的措施,使用人为股东和债权人。
⒊20世纪代后来,美国率先进入财务报表审计。
审计产生的客观根据(原因,基础,动因)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即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专题二、审计的概念和属性(P7-P13)
一、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1.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性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期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签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经济责任。(次重点)
2.基本特性: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公正性)
⑴独立性
重点考点:1.什么叫独立性?(名词解释、简答、多选)
独立性:审计人员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和进行职业判断,不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扰,分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
②机构独立③工作独立④人员独立④经济独立
⑤精神独立(有些教材没有)
2.简述审计关系的构成
①审计关系是指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或授权人之间互相联络的关系。
②第一关系人(以独立的第三者出现)即审计主体;第二关系人即审计客体;第三关系人即审计委托者,被审计的单位对他们承担某种受托经济责任。
③第一关系人与第二关系人是审计与未审计的关系;第一关系人与第三关系人是委托受托关系;第二关系人和第三关系人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2)权威性
审计组织或人员一独立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第三者”身份进行工作,他们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经济鉴证,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填空题)
3、审计的属性
审计的属性,明确揭示了独立性是审计的特性、经济监督是审计的性质。
独立性原则: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二、审计的目的和对象
1、审计目的: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到达的目的和规定,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
真实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型
民间审计的目的:合法性、公允性
2、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的概括。
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审计对象的本质)
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国家审计对象:国有企业、政府有关部门
民间审计对象:接受委托对……进行审计
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多选)
(职能:1、经济监督(本质职能)2、经济评价3、经济鉴证
不一样的审计组织形式在审计职能体现上侧重点有所不一样,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侧重于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民间审计侧重也经济鉴证
(作用:1、制约性作用2、增进性作用
?
专题三、审计的种类(P14-P18)
审计的基本分类(6个名词解释背诵)
1、按审计主体分类
(1)政府审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执行的审计。在我国亦称国家审计、官厅审计。
(2)民间审计是指由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成立的民间审计组织所实行的审计。特点:受托审计
(3)内部审计是指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人员所实行的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
2、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资料的公允及其所反应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
目的:确定或解除被色湖南籍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特点: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资料的审查和验证,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作出书面汇报确定或解除被色湖南籍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的重要内容:①检查会计处理的合法性、公允性,这是形式上的审计②验证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