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路面项目拌合场站建设方案
工程概况
合同段高速路面线路长39.583km,横断面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整体式路基全幅宽24.5m,全线境内设有4个互通,1处服务区。路面结构为18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8cm厚AC-25C沥青砼下面层,6cm厚AC-20C沥青砼中面层,4cm厚AC-13C沥青砼上面层。
主要工程数量表
主要工程内容与工程数量
拌合场建设方案
本项目设沥青混合料拌合场1座,水稳料拌和场设2座,水泥混凝土拌和场一座,小型构件预制场一处。沥青混合料拌合场、机制砂生产基地设在主线K35+700右侧,整体受让原土建5标集中拌合场后重新规划建设,占地面积28700m2。1#水稳料拌和场、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和小型构件预制场设在K38+650右侧(原土建6标预制梁场),整体受让原土建6标集中拌合场后重新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14300m2。
3.1?综合拌合场沥青站建设
1)K35+700右侧沥青拌合场为整体受让原土建5标集中拌合场,面积28700m2。原土建5标集中拌合场均按照《标准化建设指南》要求建设,场地硬化、场内外道路、排水系统、供水、供电及安全防护等设施齐全,我部只需对拌合设备、材料料仓等设施按标准化建设要求重新布置改造后即可使用。
2)沥青拌和站配备DG5000型沥青混凝土拌和楼(400t/h)一座、热料仓6个、冷料仓6个、500t沥青储藏罐1个,50t沥青储藏罐7个、加热锅炉一座、200t保温储存仓、带自动计量装置的粉料加入系统两套(配风机)及二次除尘设备。
3)储料仓共设置7个,细集料2个,粗集料5个,面积5775m3。料仓采用现浇混凝土隔墙,隔墙厚度50cm,高度为3m。为确保各个料仓间不串料,设置相应的质量状况标识,标识出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数量、进料时间等。料仓设牢固的钢结构防雨棚遮盖,高度为9.0m。
4)为防止二次除尘设备收集的粉尘扩散,安装粉尘湿排装置,设置废粉池,进行集中处理。
5)拌和场用电利用原有电力资源,配备1250KW变压器及1000KW变压器各一台,并配备1台400KW、1台125KW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3.2?水稳拌合场建设???
1).水稳料拌和场(K38+650右侧、K4+800左侧)各安装产量为600t/h稳定土拌和机1台。拌和场均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工程围挡并在醒目处设置文明宣传标语和企业文化宣传栏。场内和场外采取合适的绿化措施,兼顾功能分区,交通分流。拌和场设金属格栅大门,门柱用砖砌筑,截面尺寸为60cm×60cm,门柱表面粘贴60cm×60cm瓷砖。场内设施设置避雷针,数量满足覆盖整个拌和场。
2)拌和场排水按照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进行布置,排水坡度均大于2%,且在场地四周设置排水沟,沟底和侧面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沟底坡度不少于1.5%。料仓地面设置#字型碎石盲沟,四周设置铸钢盖板排水沟,盲沟与排水沟相连,场地内设置矩形铸钢盖板排水明沟,在场内合适的地方设置沉砂井和污水处理池,集中收集并经处理后排放。
3)拌和站进出口道路采用15cm的碎石垫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5cm厚C20混凝土面层硬化。便道外侧挖设排水沟,与道路相交采用埋设混凝土圆管涵,在适当位置设置限速、转弯等标志。拌和场内道路、料仓采用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C25混凝土面层硬化。
4)储料仓共设置5个,细集料2个,粗集料3个,面积3300m3。料仓采用现浇混凝土隔墙,隔墙厚度50cm,高度为3m。为确保各个料仓间不串料,设置相应的质量状况标识,标识出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数量、进料时间等。料仓设牢固的钢结构防雨棚遮盖,高度为9.0m。
5)水稳拌合场均配置生产能力600t/h带自动打印的专用稳定土集中拌设备一套,配100吨水泥罐5个。拌和机采用四档配料,为防止各个料斗之间串料,用80cm左右的隔板隔开,每个料斗上设置雨棚,净空高度3m。控制室安装1台分体式空调,在操作室前醒目位置设置混合料配合比标识牌,标识牌采用镀锌铁皮制作,尺寸60×80cm,油漆喷涂,数字采用彩笔填写,标识出设计与施工配合比、粗细骨料的实测含水量、各种材料的每盘使用量等。拌合用水的计量采用全自动电子称量法计量。
6)拌和场内设置水稳工地试验室,用作现场检测,试件成型以及养护。临时试验室分为现场检测室,成型室和标养室。
7)配电房、变压器等固定电力设备均设置安全防护屏障或网棚围栏,高度2.5m,且设明显的禁止警告标志。场内电缆电线采用套管后埋地处理,穿越施工便道或场地采用硬化地面下预埋钢管穿过,电缆埋设采用三相五线制,在用电处地面设置配电箱,按照一机一闸一漏一接地保护。拌和场区域内消防设备配备齐全。作业平台,料仓、水泥罐等涉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