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养护技术指导方案
一、编制信息表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填写姓名]
[填写姓名]
[填写姓名]
日期
日期
日期
二、修改记录
修改号
修改内容概要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日期
001
优化养护流程表述,补充操作细节
[姓名]
[姓名]
2025.05.15
002
调整结构层级,增强可读性
[姓名]
[姓名]
2025.05.15
三、养护目的与原则
为确保混凝土结构强度达标、避免早期失水导致干缩裂缝,须在浇筑完成后严格执行养护工艺。养护过程应遵循“及时覆盖、持续湿润、分阶段管控”原则,根据水泥类型、构件类型及环境条件调整养护方案。
四、拆模前养护操作要点
4.1覆盖养护时效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高温季节缩短至2-3小时,干硬性混凝土需在1-2小时内)完成表面覆盖。覆盖材料可选用塑料薄膜、土工布或毛毡,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密封保湿状态。
4.2养护周期要求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最小养护周期不得少于14天。特殊结构或设计有耐久性要求的构件,需延长养护时间至设计标准。
4.3浇水保湿管理
浇水频率:以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为基准,当环境温度在15℃左右时,每日浇水2-4次;干燥、大风天气需增加浇水频次,必要时采用喷雾设备维持湿度。
蓄水养护:针对大面积板状构件(如楼板、地坪),可在构件周边砌筑120mm高砖垄或用黏土堆砌围边,形成蓄水空间,水深控制在50-100mm,定期补充水量。
五、拆模后养护流程
5.1初期持续湿润
拆模后需立即恢复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在成型后7天内持续湿润。可采用喷淋系统、人工浇水或覆盖保湿材料(如湿麻布)等方式,避免表面干燥开裂。
5.2阶段性养护调整
7-15天:可采用间断性浇水养护,每日1-2次,重点关注构件边角及易失水部位。
高强度混凝土:养护需持续至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常规养护周期为28天,特殊情况需以同条件养护试块检测结果为准。
六、注意事项
养护过程中应做好温度、湿度及浇水记录,形成养护日志。
冬季施工时,需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棉被、搭设暖棚),养护水温不得低于5℃,避免混凝土受冻。
养护期间严禁外力撞击或过早加载,确保构件强度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