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本文件规定了建
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规划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竣工验
收管理、资料管理等要求。本标准为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技术规范提供标
准化的支撑。
(二)起草单位情况
本标准起草单位包括:
(三)标准编制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技术调研和资料收集
2025年4月3日—4月10日,为保证制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标准
的质量和可用性,由起草单位和相关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了标准起草组,负
责对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进行确定。通过制订工作方案,
标准起草组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要求、工作思路、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
标准起草组对相关指标和要求进行了调研,搜集了建筑工程精细化管
理技术规范要求相关的标准、文献、成果案例等资料,着手标准制定。
(2)确定标准框架,形成标准草案
2
2025年4月10日—4月20日,起草小组结合前期的调研和资料,多
次召开内部研讨会,形成标准大纲,并邀请了专家和相关企业对标准进行
技术指导,对《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技术规范》的标准编制工作重点、标
准制定依据和编制原则等形成了共识,同时完成标准草案稿的撰写。
(3)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开展征求意见
2025年4月20日—4月30日,标准起草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
包括调整基本原则内容、修改错误用词和格式等,在反复讨论和论证的基
础上,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5年4月30日,标准起草组在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公开征求了意
见。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旨在通过规范建
筑工程全流程管理(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解决行业粗放式管理导
致的效率低下、质量隐患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其核心目标是建立可量化、
可操作的技术标准体系,明确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例如材料与工艺规
范、数字化技术(BIM、物联网等)应用路径、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等,从而
降低人为操作随意性,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同时,标准注重填补传
统标准在新型技术、绿色低碳等领域的空白,推动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落地,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3
该标准的实施具有多重社会与行业价值。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管理流
程和技术要求,助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并
推动建筑行业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集约化方向转型;另一方面,其强调
绿色施工与资源高效利用,直接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减少建筑全生命
周期碳排放,提升社会效益。此外,标准通过与国际先进管理体系接轨,
促进中国建筑行业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国际输出,同时为行业上下游协作、
技术共享及公共利益保障(如工程安全、建筑耐久性等)提供统一依据,
最终形成规范化、可持续的行业发展生态。
三、标准编制依据
本标准在编制的过程中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
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四、标准主要内容
1.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规划管
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管理、资料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
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
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旨在控制施工噪声对周边居
4
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的影响。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需重点关注高
噪声施工环节(如土方开挖、打桩作业、混凝土浇筑等)的噪声控制。引
用此标准,明确施工噪声监测要求、设备运行时段限制及降噪措施(如隔
音屏障、低噪设备选用等),以减少施工扰民问题,确保噪声排放合规,同
时提升施工现场环保管理水平与企业社会责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