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重庆予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提出,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归口。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规定、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交付使用与保修阶段质量控制、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二)起草单位情况
本标准起草单位包括:重庆予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三)标准编制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技术调研和资料收集
2025年4月3日—2025年4月10日,为保证制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标准的质量和可用性,由起草单位和相关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了标准起草组,负责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准编制进行确定。通过制订工作方案,标准起草组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要求、工作思路、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
标准起草组对相关指标和要求进行了调研,搜集了众多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相关的标准、文献、成果案例等资料,着手标准制定。
3
(2)确定标准框架,形成标准草案
2025年4月11日—2025年4月27日,起草小组结合前期的调研和资料,多次召开内部研讨会,形成标准大纲,并邀请了专家和相关企业对标准进行技术指导,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标准编制工作重点、标准制定依据和编制原则等形成了共识,同时完成标准草案稿的撰写。
(3)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开展征求意见
2025年4月28日—2025年4月30日,标准起草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包括调整基本原则内容、修改错误用词和格式等,在反复讨论和论证的基础上,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技术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核心支撑体系,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性、使用功能性、环境适应性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的关键技术集群。它通过对工程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检测验收等全流程的技术管控,确保建筑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用户需求。其核心特性包括精准的过程管控能力、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及严格的风险防控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建筑工程在抗震、防火、节能、耐久等关键性能上的稳定表现,从根本上筑牢工程质量安全防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提供基础性保障。
在住宅、公共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厂房等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中,质量控制技术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在应对极端气候条件(如
4
强震、台风、暴雨)、复杂地质环境(如软土地基、高烈度地震区)及特殊使用需求(如超高层建筑、智能化建筑)时,质量控制技术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和管控措施,实现对工程质量风险的精准识别、有效控制和科学处置。例如,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通过高精度测量技术、钢结构焊接质量管控技术及沉降监测技术的协同应用,可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对路基压实度、桥梁荷载能力、隧道衬砌强度的严格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这种全场景的技术适配能力,显著提升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为各类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规范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是保障建筑安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及维护公众权益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复杂度不断提升的行业背景下,建立科学统一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可为工程建设各参与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系统的技术准则和操作依据,有效解决质量管控标准不统一、技术措施不到位、责任界定不清晰等问题。通过规范质量控制流程、明确质量检测方法、细化质量验收标准,能够从源头上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减少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社会各界对建筑行业的信任度。同时,规范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建筑产品的需求,维护用户在工程质量、使用功能、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制定,旨在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
5
的质量控制活动提供清晰、科学、可操作的技术指引。通过明确设计阶段的质量参数、施工阶段的工艺标准、验收阶段的检测方法及运维阶段的质量评估指标,构建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规范将严格界定各环节的质量责任,细化质量控制要点,建立质量追溯机制,有效遏制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不良行为,防止不合格工程流入使用环节,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该规范的实施将对建筑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广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和管理方法,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