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制作作业指导规范
一、基本信息表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二、修改记录
修改编号
修改内容概述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日期
三、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作业指导规范明确了钢筋进场检验、钢筋制作工艺以及质量方面的要求,适用于华泰第二工程公司的相关钢筋制作作业。
四、引用标准
本规范引用以下标准:
GB1499-91《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
GB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施工手册》
五、技术术语
HPB300表示一级钢
HRB400表示二级钢
d表示钢筋公称直径
六、钢筋进场检验管理
6.1质量证明文件
钢筋进场需提供出厂质量证明书,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6.2外观检查
钢筋表面应清洁无损伤,严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此类钢筋不予验收。
6.3检验与使用
钢筋送检和检验应按照深二建字(1994)22号及国家现行标准执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4进口钢筋检验
进口钢筋检验应依据国家建委建发放字(1980)82号文件执行。
6.5禁止验收情形
钢筋无合格证明、钢筋合格证明及代号与实际钢筋代号不符的,禁止验收。
6.6堆放要求
钢筋进场后,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保持场地整洁、通风良好。
6.7吊运要求
钢筋吊运应使用专用吊具,避免碰撞损伤。
七、钢筋加工料单审核与标识管理
7.1料单审核
钢筋工长应对施工班组送来的钢筋下料单进行认真审核,内容包括钢筋锚固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角度是否正确、尺寸是否漏写等。如对某份料单有疑问,应及时与施工班组技术人员取得联系并及时更正。
7.2标牌制作与管理
标牌人员应对审核后的钢筋下料单进行标牌制作。标牌采用70mm×100mm的三合板制作,标牌正面应注明工程名称、使用构件编号及数量,反面应标明规格及下料长度并附简图。标牌应悬挂于对应钢筋堆放区域醒目位置。制作标牌时,要认真计算下料长度,对数量较大的标牌必须进行自审,以免造成材料浪费。
八、钢筋制作工艺
8.1HPB3006~HPB3008盘卷钢筋冷拉调直
8.1.1设备检查
冷拉前,需检查冷拉设备(卷扬机、夹具、滑轮组等)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可靠。冷拉时,严禁在冷拉线两端站人或跨越触动正在冷拉的钢筋。
8.1.2冷拉操作
钢筋冷拉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冷拉调直,冷拉率控制值为4%。冷拉速度不宜过快,待拉到规定冷拉率后须稍停,然后放松。
8.1.3质量要求
冷拉出的钢筋必须光滑,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局部缩颈,四周不得有毛刺、棱角或划伤的痕伤,不得有水波弯曲等现象。
九、钢筋切断
9.1机械切断作业
采用切断机进行切断作业。
9.2断料原则
切断时,应根据料牌统筹断料,先长料后短料,精打细算,减少短头,降低损耗。
9.3刀片安装要求
钢筋切断机的刀片安装时,螺栓要紧固,刀口要密合(间隙不大于0.5mm)。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的间距:直径≤20mm的钢筋宜重叠1~2mm,对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宜留5mm左右。
9.4异常处理
在断料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裂纹、缩颈或严重的弯头等情况时,必须将该段切除。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存在裂纹、缩颈、严重弯曲等缺陷,应立即停止作业,切除缺陷段并分析原因。
9.5断口质量要求
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弯起等现象。
9.6下料长度偏差
钢筋下料长度允许偏差为-5mm~0mm。
9.7堆放与标识
切断好的钢筋必须按施工班组、编号、规格、长度、数量分别堆放整齐,并拴好下料牌。
十、气焊断料
10.1适用范围与操作要求
对直径在HRB40014以上的钢筋,可采用气焊切断。断料时,应把钢筋原材料摆平打齐,不准在原料或原捆上直接下料,以免割伤其它钢筋。切割时应确保钢筋摆放平整,严禁在原捆钢筋上直接切割,避免损伤其他钢筋。
10.2下料长度与堆放
下料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的偏差-5mm~0mm的要求,并把下好的料按规格、长度、数量分别堆放整齐,拴好下料牌。
十一、钢筋对焊
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和选择不同的参数。HRB40014以下钢筋采用连续闪光焊,HRB40014以上钢筋采用预热闪光焊。钢筋在切断过程中有严重压伤和刻痕及端头不平时,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在焊接时,无论采用哪种焊接工艺,都必须先焊试件,待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焊接。焊接前应检查钢筋端头质量,如有严重压伤、刻痕或不平整现象,需先进行修整。焊接参数应根据钢筋直径、牌号及焊接工艺类型进行选择,并通过试焊确定最佳参数。具体焊接工艺及焊接参数的选择、质量要求请详见COP9.5—07《钢筋闪光对焊作业指导书》。
十二、钢筋弯曲成型
12.1弯曲数量规定
钢筋弯曲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