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遥感技术与应用
学分:2总学时:32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摄影测量学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参考教材:孙家柄等编著,遥感原理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舒宁编著,微波遥感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赵英时等编著,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本科测绘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
1了解遥感概念、遥感物理基础、遥感成像机理和影像解译原理;
2了解遥感技术进展和遥感前沿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与灾害评估中的作用;
3了解并掌握航空照片、多光谱图像、热红外图像、雷达图像和高光谱图像等不同类型遥感影象解译方法,以及运用遥感图象进行地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方法。
4了解并掌握遥感影象专题信息方法和遥感应用技术,具备应用遥感技术从事资源、环境和地理条件调查和分析的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掌握和了解遥感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算法及其软件实现方法等基本知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遥感概述
教学重点了解遥感技术系统中遥感信息获取、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遥感图像处理和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遥感观测对象的尺度特征
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
教学重点地物电磁波谱及典型地物特征
教学难点地物与电磁波谱相互作用机理和辐射传输
第三章遥感成像和影像特性
教学重点遥感器与遥感构像的特性,地物电磁波谱及典型地物特征
教学难点(可见光与近红外、热红外、微波波段)遥感成像机理
教学活动或实习对比分析可见光与近红外、热红外、微波波段遥感影象构像的特性
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
教学重点数字图象彩色合成原理与遥感图象几何纠正
教学难点遥感图象融合
教学活动或实习选择典型地区完成遥感图象几何纠正,并检查几何纠正精度
第五章遥感影象目视解译
教学重点目视解译的方法和遥感图像解译
教学难点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教学活动或实习遥感摄影像片(航空相片)、遥感扫描影像(光机扫描影象和推帚式扫描)和微波影像(SAR和INSAR图象)的判读;
第六章遥感影像地学分析与应用
教学重点遥感影像的地学分析与应用
教学难点遥感图像专题信息提取方法
教学活动或实习应用TM或SPOT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覆盖类型分类,掌握遥感影像的地学分析方法
第七章遥感影像计算机解译
教学重点遥感影象计算机解译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
教学难点目标地物特征抽取与描述
教学活动或实习比较遥感图象分类与遥感图象计算机解译的差异。
第八章定量遥感基础
教学重点定量遥感方法与建模
教学难点遥感地表参数反演
教学活动或实习利用TM遥感影像获取植被指数
四、实验要求: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实验一、遥感图像处理(图像变换、图像增强)
实验二、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校正、遥感图像融合、彩色合成)
实验三、遥感影像计算机解译(非监督分类)
实验四、遥感影像计算机解译(监督分类)
五、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进度表
章
节
内容
课内
学时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备注
1
第一章遥感概述
2
2
第二章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电磁波谱、太阳辐射和大气作用、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热红外与微波)
2
3
第三章遥感成像和影像特性(遥感成像机理、遥感器类型与特性、遥感图像特征与类型)
4
4
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校正、图像变换、图像增强、遥感图像融合、彩色合成)
8
4
9
第五章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解译原理、目视解译标志、目视解译方法和步骤、不同类型遥感图像的判读)
2
11
第六章遥感技术应用(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土地资源遥感、城市遥感等)
4
微波遥感
2
14
遥感影像计算机解译
8
4
六、考核方式:笔试(70%)+平时成绩(30%)
七、制订执笔者:周家香
审核者(教研室主任或研究所所长):
批准者(教学院长):
《遥感技术应用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遥感技术应用及处理
学分:3总学时:48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数字图像处理、摄影测量学
适用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参考教材:梅安新彭望碌秦其明刘慧平编著,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本科地理信息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一些新成果,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象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