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
【内容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意识等多方面有效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自身处在新形势下的高中生与以往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也就使得传统德育教育方式很难奏效。针对这一问题,要想有效地提升德育教育效果,自然要结合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与时俱进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
引言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道德教育也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新时代对每个社会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个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自始至终都要放在首位的任务。那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呢?笔者认为我们不仅需要学校中的每门课程都要参与德育渗透,更重要的是希望班主任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起到纽带的作用,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多方位发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还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进而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其思想道德观念还未完全成熟,班主任想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渗透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德育渗透教育的意义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更注重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班级升学率。高中班主任在這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而导致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和道德修养方面精力不足。而家长也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从而疏忽学生的其他方面,就使得学生在心理出现问题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然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以及人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育人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德育教育渗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不仅能为教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还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的人文品质和道德修养。
二、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育人教育方式比较单一
以往高中教育中班主任的德育渗透方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时候都是班主任在德育课堂上给学生上思想政治课,通过各种已有知识给学生以教育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种方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道德观念。
2.班主任育人教育仅限于管理层面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直接践行者,管理好班级是班主任的首要职责,但能够管理好一个班级,不代表能够处理好育人的问题。班主任如果想要完美完成育人任务,还需要再进一步从严要求自己,从教育家的视野去处理班级问题,以这样的一个身份,即便成不了教育家,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育人者。班主任如果仅以一名管理者的身份去管理班级,在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育人。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从管理者的层面提升到育人者的层面呢?笔者认为班主任要像王阳明先生要求他的学生那样“立志、勤学、践行”,只有做到了这六个字,即使成不了像陶行知这样的教育家,也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育人者。
三、高中班主任管理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方式
1.通过情感教育进行德育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而德育教育更应当如此。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日臻成熟,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管理过程中,应当把德育教育充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加强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培养。例如,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就需要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学生,以情感作为媒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加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让班主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通过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融入班集体,还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建立。
2.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言行
在拉近与学生关系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的萌芽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为此班主任在平时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到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就需要班主任身上有着可以引领学生言行的人格魅力,如何打造自身呢?那就需要班主任勤学。作为一名班主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是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管理好中国班级,必须具备中国智慧。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班主任才能给学生以好榜样。以实际的行动带动全班的学习氛围,通过言传身教,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实现德育的渗透。
3.抓住精彩瞬间进行德育渗透
班级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