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题光线与视觉
备课人授课日期
(1)理解视觉形成与光的关系,包括光源光或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产生视觉,视觉的清
晰度和舒适度受光强弱影响,以及非光源物体颜色由反射色光决定。
(2)能围绕“光线与视觉”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实验,探究视觉与光线强弱、物体颜
教学目标
色与反射光的关系。
(3)积极参与光线与视觉的探究活动,培养合作精神、证据意识、多角度观察分析的
能力,同时提高保护眼睛的意识。
(1)从知识本身角度,重点是理解视觉的形成与光的关系、视觉清晰度与光强弱的关
教学
系以及物体颜色与反射光的关系;难点是理解不同颜色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和反射原
重点
理。
与
(2)从学生角度,重点是能按照要求完成暗盒实验并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难点
难点
是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来探究光线与视觉的关系、物体颜色与反射光的关系。
(1)投影仪、电脑、屏幕,用于展示图片、视频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光线与视觉
关系的理解。
媒体教具
(2)不同颜色的滤光片、手电筒、白纸、彩色纸,用于实验探究物体颜色与反射光的
关系。
教法学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调整
一、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的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引导: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帮助我们看到周围的世界
的?
学生开始思考并尝试回答:眼睛捕捉到光,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光通
过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东西。
教师点评:很好,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光和眼睛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
将深入探讨眼睛的具体构造。
简介眼睛的构造,学生交流。
教师展示眼睛结构图,并进行讲解(眼睛主要由角膜、瞳孔、晶状体、
玻璃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其中晶状体的作用非常关键,它能调节焦距使物
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清晰)。请几位同学根据课前准备的知识,用自己的话简单描
述一下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学生:光线进入眼睛后,经过晶状体聚焦在视网膜上,然后传到大脑形成
图像;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被眼睛捕捉并成像。其他学
生补充说明。
小结并引出新的问题: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晶状体后形成了物体的
影像,经过大脑加工后产生了视觉。想一想,视觉与光线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提问学生关于光线强度如何影响视觉。
学生:光线太亮时会感觉刺眼,看不清东西;光线太暗也看不清楚。
二、新课学习
1.暗盒辨字
明确任务:用自制的暗盒研究光线强弱与视觉的关系。
制作暗盒:课件展示教材P40上方的自制暗盒(暗盒里面有文字或者图
画),学生参考制作,教师提醒制作时注意安全。教师巡视并指导。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利用剪刀、胶带等工具制作暗盒,并强调安全使用这
些工具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提供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老师,这里需要怎么固定纸板呢?学生询问螺丝刀的使用方式,教
师详细解答并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
合作实验并记录:组内分工合作,一人左手拿着手电筒照暗盒的通光孔,
右手用遮光板控制进入暗盒中光的强弱。另一人通过观察孔看里面的字。将实
验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小组讨论并分配各自职责,一个同学负责操作手电筒和遮光板改变进入暗
盒内的光线强度,另一个同学透过小孔观察变化情况,两人轮流交换角色确保
每人都体验到整个过程。
学生积极记录不同光照条件下所看到的不同细节,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
发现。
交流: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这个暗盒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及感想:当光线适中的时候,我能看到最清楚的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