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2.5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P14.例1.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要使学生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与原有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
探究质数和合数意义的过程中,感受1的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
学习目标
1.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辨析。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2.经历探究100以内质数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探究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辨析质数、合数。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识链接
在1~20的各自然数中,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在1~20的各自然数中,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
生1:奇数有1,3,5,7,9,11,13,15,17,19。
生2:偶数有2,4,6,8,10,12,14,16,18,20。
师: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是按什么分类的?
生:看这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就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以旧引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贯穿起来,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新知的研究过程中,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
探究新知
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1)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结果。
(2)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填表
师引导:观察它们因数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因数只有1个,有的有2个,还有……
师: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将1~20填入下表。
学生齐声回答,课件出示结果:
(3)明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出示概念: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提醒: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看它含有因数的个数。质数只有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4)明确1的特殊性
课堂游戏:
1.你的学号如果是20以内的质数,请你起立。
2.你的学号如果是20以内的合数,请你起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师追问:学号是1的同学,为什么两次都没有起立?
生:1只有一个因数,质数有两个因数,合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师总结:因此我们可以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如果按因数的个数为标准分类,非0自然数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什么呢?
生:质数、合数和1。
2.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1)找出1~100中的质数
师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呢?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学生动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生1:先根据质数的意义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然后制成表格。
师:这是定义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在百数表中画去1和2,3,5,7这四个质数的所有倍数(它们本身除外)。
师:这是筛选法。(课件演示过程)
师总结:通过定义法和筛选法我们都可以找出1~100以内的质数。
(2)展示100以内的质数表
课件出示100以内的质数表:
3.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4.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回顾本节课知识。
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做”数学中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不仅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
课堂演练
一、判断题。
1.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2.一个合数的因数的个数一定比一个质数的因数的个数多(√)
3.91既是奇数,又是合数;2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二、选择题。
4.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分为(B)。
A.奇数和合数B.1、质数和合数C.质数和偶数
5.一个质数的因数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