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朵花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唱山歌》
2.学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目标
1.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唱山歌》。
2.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记歌》,并知道该作品是贵州布依族民歌。
3.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对这两首民歌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唱山歌》是壮族民歌及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故事。
2.能体会歌词中衬词对情趣表现的作用,并能以风趣的演唱进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唱山歌》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人《唱山歌》教学。
2.组织简短的交流(针对上述有关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闻,教师引导归纳。如有条件,教师还可播放《刘三姐》影片有关片段)。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组织简短的交流(引导学生就歌曲的情绪、风格等方面,谈自己的感受)。
5.初步学唱歌曲(针对学生的实际,可让学生随教师的琴声试着轻声哼唱歌词或歌谱,也可由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6.深入学唱歌曲(针对一字多音的唱词、跨小节的切分音及两个句尾旋律的变化等,进行指导和练习;针对吐字、发声等技能表现的要求进行指导和练习)。
7.复听范唱、体验音乐(在归纳同学们观点的基础上,教师在审美与表现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玲听范唱,归纳点评)。
二、学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出示大歌篇,聆听歌曲范唱。
3.组织简短的讨论(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就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谈自己的感受)。
4.介绍《久不唱歌忘记歌》的相关背景与布依族人文风情(如有条件,教师可用图片、VCD等方式,介绍上述内容)。
5.引导学生关注录音范唱中衬词对情绪表现的作用和唱法特点。
6.再次听赏录音范唱后,听取学生的评述。
7.指导学生练习衬词的朗读和演唱(该衬词是歌曲情趣表达的重要手段,要切实指导学生读准、唱清,可将四处衬词单独练读、练唱)。
8.完整演唱及多种形式的练唱。
9.引导学生按曲调即兴填词(在学生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歌曲的前提下,调动学生将自己想表达的情绪变成新词,即兴创编)。
10.个人表现与小组合作表现(在学生经过三、四分钟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有序地表现自己的创编,教师可结合伴奏支持或播放伴奏带。并随机组织学生欣赏和评价学生的即兴表演,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11.对学生们公认的好的填词给予表扬,通过板书,组织全体演唱。
三、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