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识记—知识点专练
(一)课文背诵:课文背诵是指通过反复朗读和记忆,将课文内容完整、准确地记住并能够
流畅地复述出来。
(二)古诗积累:古诗积累是指通过学习和记忆,逐步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作品。并在
此基础上完成题目的要求。
(三)谚语俗语:谚语俗语是指通过简短的语言传递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用通俗易懂的方
式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世。
(四)拓展延伸:在掌握课内必背的课文、古诗以及谚语俗语的基础之上,积累必要的拓展
延伸,提高语文素养。
1
考点:课文背诵(重点)
(一)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型题时,要熟悉并且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多练多背多复习。
(二)常考题型
1.选择题:①判断和题干内容相对应的内容;②选择题干中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2.填空题:对题干中句子挖空部分进行填空
3.判断题:判断题干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
(三)答题技巧
1.识记课文必背部分
试卷第1页,共10页
①第八课《匆匆》全文
②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2-3段
③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2.理解文章内容,理清内中的逻辑
3.利用分段背诵、反复朗读、默写巩固等方法强化记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北京的春节》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B.《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写出了鲁滨逊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
明能干、乐观积极的特点。
C.《那个星期天》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
D.《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都是虚构的,和生活没有关联。
B.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表达观点皆有理有据,令孔子难以决断。
C.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匆匆》,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时间的流逝写得真切感人。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标记“√”,错的标记“×”。
3“”
.《匆匆》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
无奈和惋惜,同时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4.不同的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匆匆》一文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抒发内心的感慨,而
《那个星期天》则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侧重于间接抒发感情。
5.判断。
()
《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孩子善于观察,敢于质疑。
6()
.《学弈》一文中两个人一同学习但结果却不同的原因是两个人的智力水平不一样。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燕子去了,有的时候;杨柳枯了,有的时候;,。
2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没
有,也没有。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试卷第2页,共10页
3
()在的日子里,在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罢了,只有
罢了。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94498
()《为人民服务》是于年月日在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开
篇点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
2()()
()我们都是来自,为了一个,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
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