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鸟》教学设计
【课程概况】
授课对象
一年级
课时规划
1课时
参考教材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可爱的小鸟》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可爱的小鸟》,课程使用一首小诗引入,内容聚焦于观察不同种类小鸟的外形,并通过拓印制作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小鸟的特征。旨在加强学生与大自然的情感链接,锻炼学生对轮廓外形的概括判断能力,同时了解拓印和纸版画的美术技法,引导学生表达自我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鸟类等小生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对大自然有天生的喜爱与亲近之情,但对鸟类等生命的外形的感知辨别能力还不足,容易将不同鸟类的概念混淆;一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较为有限,对自己的情感、观察和想象还缺乏表达的能力,在纸版画刻版与拓印过程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帮助。
设计思路
在本课中,学生以“自然设计师”的身份,先通过视频观察小鸟的行为特征、外形等,结合中西方经典美术作品了解小鸟的生活环境、习性和表现小鸟的不同美术技法等。在实践环节,教师介绍拓印制作纸版画的历史以及工艺流程,学生完成小鸟纸版画的制作之后,根据自己的作品扮演不同种类的小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小鸟的特性。最后讨论思考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讨论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的方法。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欣赏中西方以鸟类为主题的经典画作,能够初步感受不同美术技法在传达同一主题时的不同表现能力;能够抓取不同鸟类的主要特征,发掘其中的艺术表现力。
【艺术表现】:学生能准确地表现鸟类的外形,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特征形进行初步的艺术化表达;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完成作品的构思安排。
【创意实践】: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拓印纸版画的制作原理与方法,能根据生活经验与素材创作以鸟类为主题的纸版画拓印作品。
【文化理解】:学生能了解小鸟的生活环境、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能理解鸟类作为一类意象在不同艺术载体中的文化内涵,体会人与自然带给我们的审美价值与情感体验。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小鸟的行为特征、外形特点等,比较不同种的鸟类在颜色、外形、结构方面有哪些异同。
学生了解拓印制作纸版画的历史以及工艺流程,能够基本独立地完成纸版画拓印作品的创作。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初步感受不同美术技法在传达同一主题“鸟类”时的不同表现能力。
理解鸟类作为一类意象在不同艺术载体中的文化内涵,体会人与自然带给我们的审美价值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欣赏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小鸟视频、中外以鸟为主题的经典画作、纸版画相关内容等)、纸版画制作工具(彩色卡纸、剪刀、油墨等)、学习单等
【学具准备】学生笔记本、绘画工具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构思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发布身份“自然设计师”,给出一张森林的照片,引导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加上哪些小生命,让这片森林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小鸟、蝴蝶、蜻蜓等)
教师使用教材上的小诗“小鸟小鸟真可爱,天空飞翔真精彩。早起枝头把歌唱,一身花衣好风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接下来的视频内容。
教师提问:“作为自然设计师,你们对小鸟有什么了解?”
教师播放一段鸟类视频,提问学生观察到了哪些与鸟类有关的知识点。(外形、结构、栖息地、习性等)
学生进入角色情境,认真观看教师播放的视频,积极思考,回答相应的问题。
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唤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大自然中的细节,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发现自然之美。
知识新授
环节1:你想如何创作一幅与小鸟有关的作品?
情景串联:作为一名自然设计师,我们需要了解中外的艺术家都是怎么去表现身边的自然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中西方以鸟类为主题的经典画作(油画、国画、版画)。
教师提问:
你能说说这些画使用了什么材料吗?(颜料、墨水、宣纸等)
你认为它们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呢?(颜色、外形等)
画中的鸟儿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感受?(自由、无聊、活力等)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给出的示例,认真观察不同画种之间的区别,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鸟类绘画的观察,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不拘泥于对鸟类外形和细节的刻画,而是跳出固有思维,对表达对象有更深刻的情感认识。
环节2:连连看,谁的观察能力强?
情景串联:作为一位自然设计师,我们要有把一个实物归纳成线条与形状的能力,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注意到小鸟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吗?
1、教师出示剪影图片,学生猜猜是什么小鸟的动作。
2、展示实物图片,学生分小组抢答,将实物图与剪影配对。
3、根据刚才的配对环节,引导学生归纳小鸟的外形特征,归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