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四季的形成(教学设计) 科学五年级下册湘科版 .pdf
文件大小:99.1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62千字
文档摘要

教案

课题四季的形成

备课人授课日期

(1)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包括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轨道、地轴与轨道平面的夹角等基

本特征,掌握四季形成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2)通过阅读资料、操作地球仪、进行模拟实验等方式,提高探究地球公转与四季形

教学目标

成关系的能力,能够用模型和实验解释相关现象。

(3)对地球公转现象产生探究兴趣,在模拟实验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

神以及对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关注。

(1)从学生角度看,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以及地轴倾斜、始终指向北极星等复杂的空

教学

间关系较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包括公转方向、地轴与公转平面

重点

的夹角等。

(2)从知识本身角度看,探究四季形成与地球公转的因果关系是难点;重点是通过模

难点

拟实验得出地球公转是四季形成的原因这一结论。

(1)教学视频: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演示,以及四季形成的过程。

(2)互动软件:提供模拟地球自转、公转和四季变化的互动界面,学生可以调整地轴

媒体教具倾斜角度和方向,观察不同情况下的光照效果。

(3)实验材料包:包含小型LED灯(模拟太阳)、可调节倾斜角度的地球仪支架、彩色

卡纸(模拟不同季节的光照效果)和计时器(用于记录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时间变化)。

教法学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调整

一、教学导入

(1)提问引入:我们已经了解了四季的划分以及四季变化中昼夜长短和

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那么,这些规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进入

《四季的形成》的学习吧。(生:纷纷思考并尝试回答自己对四季变化的理解)

二、新课学习

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阅读“日心说”的介绍:154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

写作,提出了“日心说”理论。他指出,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

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并且地球自身在自转。这一学说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

宇宙的认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学生集体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在老师

的引导下理解“日心说”的核心概念)

(2)交流与小结:通过阅读和讨论,我们了解到哥白尼的“日心说”首

次明确提出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学生积极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老师

适时进行纠正和补充,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关键概念)

(3)深入了解地球的公转:

教师演示地轴的概念,并讲解地球绕自身轴的转动即为地球自转。

地球以近似圆形的轨道绕太阳转动,地轴与这个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23.5°,并且始终指向北极星。

教师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

转过程。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

并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示,加深学生的理解)

(4)学生操作实践:学生分组操作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

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

运动规律。

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1)明确任务:通过模拟实验,从地球的运动角度推测四季形成的原因。

(学生明确实验任务,准备开始实验)

(2)实验前交流:

如果地轴不倾斜会怎么样?

地轴倾斜与地面接受太阳光和热的多少有关吗?

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并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

(3)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学生分组讨论,详细制定实验步骤。教

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4)班级交流,明确实验方案:确定两步走的实验方案。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