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备课方案
11古诗二首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本课有两首古诗,即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言绝句《池上》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池上》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小池》宛如一幅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相亲相依,和谐自然。
《池上》一诗描写了小孩从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的全过程,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描写,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诗中最传神的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真的情态。
《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一个“惜”字使这句诗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一个“爱”字,化无情为有情,表现出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文中的两幅中国画分别与两首古诗相配,诗中景物与画中景物一一对应,诗画的融合清新雅致,意境悠远,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
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练习,旨在通过组词的方式复现巩固“泉、荷、流、迹”这4个生字的识记并进行运用。练习中所拓展的词语都是学生生活中的熟悉的景物,教师也可用其他要求会认的字进行组词扩词的练习。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教本课会认字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踪”是平舌音,“首、柔”是翘舌音,“踪、萍”是后鼻音。字形识记时,有多种方法,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踪、迹、浮、萍、荷、露”等。“采”是会意字,“泉”是象形字,可通过字理识字帮助识记。最常用的是通过组词与形近字比较来识记,如“荷花—何时”“踪迹—综合”等。
教本课会写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爱、角、采、尖”都是上下结构,写时要上下对齐;“树”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无”是独体字,注意与“天”的区别。
2.阅读理解
本课是两首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教学《池上》时,可结合插图,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船划过去后,水面的浮萍会被冲开一道水痕,进而理解“浮萍一道开”的意思。教学《小池》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惜细流”“爱晴柔”,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形象生动;在理解“尖尖角”时,知道指的是新生的荷叶还在卷曲没有完全打开,而不是指荷花的骨朵儿;“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呈现的是作者抓拍的一个镜头,表达了作者对小池、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3.积累运用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要求熟读成诵,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并能自然地迁移运用。就是说不但能背诵,还能默写,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为以后口语交际、写话或写日记运用古诗名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教学资源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主要描写寻常的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语言浅近明白,自然流畅,风趣活泼。著有《诚斋集》等。
2.小知识
《小池》一诗中,“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句,是“树阴”还是“树荫”?
《小池》一诗的第二句应是“树阴照水爱晴柔”。查阅杨万里的诗集、各版本古籍中都写作“树阴”,不存在争议的情况。“树荫”是现代汉语的推荐词形,和“树阴”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古代文学作品的用字,应以古籍文献的文字面貌为依据,不能以现代汉语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