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
课型:新授执笔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时间:2009年11月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学习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
学习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简介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
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完成
教师补充讲解
新授
学生积累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喧嚣?(xiāo)?劫掠?(jié)静谧(?mì)酷爱(kù)
吮取(Shǚn)满载而归(zài)暗哑(yīnyǎ)?
理解词义
暗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谧:安静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窸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办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快速阅读全文,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快速阅读法: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要求:(1)去粗取精(2)扫描跳跃阅读(3)思维集中(4)眼脑直映
思考: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食物习性
(四)1.昆虫是人类的朋友,请学生选择喜爱的一种昆虫用一段文字形象描绘其外形
2.假如一只蝈蝈要去找工作,请你根据它的特点为蝈蝈填写一份求职自荐表。
蝈蝈自荐表
姓名
美称
特长
主要事迹
自我评价
所求职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品析语言,体悟情感
一、导入课文
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设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
1.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
a.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b.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c.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d.饱食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2用拟人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eq\o\ac(○,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死周的绿叶从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eq\o\ac(○,2)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eq\o\ac(○,3)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eq\o\ac(○,4)它们对这道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3.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灵活生动,不拘一格。即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作者对昆虫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eq\o\ac(○,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分析: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eq\o\ac(○,2)“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分析: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eq\o\ac(○,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分析:“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情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eq\o\ac(○,4)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分析:语言使用生动传神.
二、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3.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
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
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
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归纳总结:
介绍动物特征:从外形特征、叫声、食物习性等方面入手
如何抓住特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
怎样介绍特征:对比(突出)特征、拟人(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