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1《军神》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14.54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1.74千字
文档摘要

11军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4.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5.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2.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你们听说过“刮骨疗毒”这个故事吗?

东汉末年,名将关云长(关羽)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今天我们走进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人,他和关云长一样让我们钦佩。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那军神是谁?谁把他称为军神?为什么沃克医生会把刘伯承称为“军神”?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指导书写。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求治(第1—10自然段)

术前(第11—15自然段)

术中(第16—17自然段)

术后(第18—26自然段)

3.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刘伯承同志在重庆的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进行手术的时候,拒绝使用麻醉剂的故事。手术过程中他的惊人表现使沃克医生称赞他为“军神”。

总结:我们抓住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厘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能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正面描写:悟“军神”默读课文,你从刘伯承的哪些表现看出他是一个军神呢?画出关键词语,做批注。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板书:神态、语言)

他为什么要拒绝使用麻醉剂,担心损坏脑神经仅仅是从爱惜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些什么?

预设:他在想自己要保持头脑清醒才能继续指挥作战。

刘伯承这样的决定意味着什么?(他要忍受手术时的剧痛)

作为将军,他需要有一个清醒的大脑。可是此刻,他要为此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剧烈疼痛,说明他是一个为了国家和人民作出任何牺牲的军人,这让我们想起了单元导读页中提出来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刘伯承再说出这句话时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坚定、从容镇定)。

(4)自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过渡: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刘伯承痛吗?可是,我没有听到他喊一声疼痛,也找不到一个“痛”字,刘伯承在手术中的表现是怎样的?

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板书:动作)

(1)你特别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刘伯承很痛?

“紧紧抓住”“抓破”的动作描写,“汗如雨下”的神态描写来体会。剧烈的疼痛使刘伯承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但他却一声不吭,这段话生动地描写出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2)教师引导:从“居然”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没有想到白床单会被刘伯承抓破,同时也说明了手术中他所忍受的剧烈疼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3)同学们再想想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受伤的经历?

(4)请大家带着这份感情齐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手术时的画面。

3.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七十二刀。”

4.升华情感,诵读沃克医生的赞叹。

(1)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所有伤痛摧不垮刘伯承,沃克医生大声嚷道——(学生齐读)

(3)一切困难击不倒刘伯承,沃克医生大声嚷道——(学生齐读)

5.拓展刘伯承的成就

四、小结:

从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了他的意志非凡。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课下继续读文,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