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4.4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P53.例1.2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己经学习了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但学生不知道它们叫真分数。本节课是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真分数、假分数,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基本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判断分数的大小。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一些简单的知识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但对难一点的知识就要借助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讨论才能掌握,因此,要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至关重要。
核心素养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假分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能正确辨认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2.借助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加全面地构建分数概念。
3.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感受分数认识的递进过程,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真、假分数的的本质特征,构建分数概念。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识链接
以“引入1”为例。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集体回答。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是如何产生的,这些分数有没有它独特的特征和分类呢?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怎么对分数进行分类。
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练习,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为继续学习“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一、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1.真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出示例1:分别涂色表示下面各个分数,并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
师:让我们来尝试着按照下面的分数把这些圆涂上色。
(学生在书P53中自行涂色,涂好后教师出示答案。)
师:这些图中,我们把什么作为单位“1”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通过动画表示整圆作为单位“1”)
师:没错,我们是把整个圆看作单位“1”,那你们知道组成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吗?
全班一起回答。
师:你们知道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相应的分数单位吗?
全班一起回答。
师: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抽点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
发现: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比分母小。
师:我们会发现,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比分母小。此时我们是把整个圆看成单位“1”的,那这些分数值比1大还是比1小呢?
生齐声回答。
师:这三个分数都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涂色部分只占其中的一部分,都不足一个整圆,所以它们的分数值都小于1。我们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生齐读3遍。
师:举例说明还有哪些分数是属于真分数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2.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出示例2: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
(1)4个是几分之几?在下图中涂色表示。
师:4个在图中怎么用涂色表示呢?大家尝试着在书上涂一涂。借此思考一下,4个是几分之几?
(抽点学生回答4个是几分之几)
(出示答案,动图表示结果)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分别涂色表示下面各分数,并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2)分别涂色表示下面各个分数,并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学生在书本作答,教师巡视并指导)
师:比较一下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接着比较一下这些分数值比1大还是比1小呢?为什么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生:我发现这些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
师总结:这三个分数都是把一个圆或者几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涂色部分占的部分等于一个整圆或者不止一个整圆,所以它们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我们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作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师:请同学们齐读3遍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3.带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师提问:对于、这样的假分数,我们能写成别的形式吗?
师讲解:根据图形吗,我们可以得到是由1和组成的,因此可以把写成。(出示课件)
师:那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把写成别的形式。
(教师指导学生按同样的方法尝试写出。)
出示定义:像、这样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我们把这种分数叫作带分数。
师:思考一下,三分之三可以写成带分数的形式吗?
(抽点学生回答)
(出示动画)
师:有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实际上是整数;有些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