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预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2.86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2.08千字
文档摘要

守护生命预防溺水预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课件演讲者:某某老师

目录contents01泳前准备02安全知识03预防措施04急救方法

泳前准备01第一部分

泳裤或泳衣01选择自己觉得舒服的款式,但要记住,过于宽松的泳裤(衣)会涌进大量的水,加重游泳的负担。因此,你要选择一件贴身的泳装。对男性适合穿及膝泳裤(类似于自行车短裤)而不是宽松的泳裤,女性可以选择能盖住身体重要部位的合身泳衣。无论选择哪种款式,都要记得每次锻炼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坚持这样做,能延长泳装的使用寿命。

准备好泳帽02泳池水中的氯气会对头发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是浅色头发或染过色的头发。因此,如果你想保护头发不受泳池水的影响,那就每次游泳时都戴泳帽。如果你喜欢在海水里游泳,戴泳帽还能保护头发免受盐水的影响。莱卡材质(有弹性的人工材料)的泳帽能防止头发不受海水的伤害。另一种类型是乳胶泳帽,它通常更薄更便宜。

准备好泳镜03佩戴泳镜能让你更清楚地看到水下的情况,防止泳池中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和盐水损伤眼睛。普通人无需戴把鼻子遮住的潜水镜,选择一副能遮住眼睛并感觉舒适的泳镜就足够了。戴上泳镜后,在水中前后左右晃晃脑袋,没有水进入,表明泳镜符合标准。如果进水,就要调整鼻架或系带,或者尝试佩戴另一副更合适的泳镜。

准备好脚蹼04这种装备能帮助腿更有效地打水,从而在水中更快地移动身体。脚蹼有长、中、短三种不同的款式。长款的脚蹼适合初学者,因为它能帮助游泳者从臀部开始打水;中款的脚蹼通用性强,而短款的脚蹼适合用来加速。脚蹼戴起来要舒适,不要有紧绷的感觉。

安全知识02第二部分

预防游泳下肢抽筋011、游泳前要做热身运动,各部位的关节和肌肉要活动。2、不要空腹游泳、疲劳、吃的过多等情况下水游泳。3、不要立即下水,入水前,在四肢上撩一些水,逐渐适应水温,以免水温过低引起肌肉痉挛。4、游泳时间不宜过长,不宜过度劳累。

溺水急救措施02。一、迅速将患者营救出水,分秒必争,立即就地抢救。清除其口、鼻内的呕吐物,取下假牙,松开衣服,开口有困难则用开口器启开,拉出舌头。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短时间的倒水处理,利用头低脚高或俯卧垂头的体位将呼吸道及消化道内水分倾出。迅速将患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随即按压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

人工呼吸方法03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同时进行,如条件许可,可作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给氧治疗,自动呼吸恢复后,仍需作较长时间的辅助性人工呼吸。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切实可使,如心跳已停止,即应同时进行心脏按压。其与人工呼吸的节律比例为1:4或1:5。

慢游可以有效缓解劳累04快速缓解劳累,降低心跳速度的方法是在水面上深吸一口气,在水下吐出来,循环循环循环,原理类似于深呼吸。但是因为在水下吐气,所以比深呼吸效果更好。比赛过后运动员继续在水里上上下下的,是在休息调整。

预防措施03第三部分

公共泳池管理01公共泳池要保证水质达标,定期换水和消毒。合理控制游泳人数,避免过于拥挤。泳池工作人员要定时巡逻,及时发现并制止危险行为,如跳水、打闹等。配备齐全的急救设备,如急救箱、担架等,并确保工作人员掌握急救技能。

学校安全教育02学校应将溺水预防纳入安全教育课程,通过讲座、视频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溺水危害和预防知识。组织溺水急救演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如心肺复苏等。与家长保持沟通,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防溺水安全。

社区宣传引导03社区可以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居民宣传溺水预防知识。在社区内设置宣传栏,展示溺水案例及预防措施。组织志愿者在社区周边水域巡逻,及时劝阻危险行为,营造安全的社区环境。

乘船安全保障04乘船时务必穿戴好救生衣,即使在短途航行或平静水域也不能疏忽。乘船过程中,不要在船上嬉戏打闹,避免落水。船只应配备足够的救生设备,并定期检查其性能。

急救方法04第四部分

遵循按压呼吸配合比例01按照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操作。完成30次按压后,立刻进行2次人工呼吸,循环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赶来或孩子恢复自主呼吸、心跳。过程中注意按压和呼吸的衔接要迅速,保证急救不间断。

判断急救效果方法02在急救过程中,时刻留意孩子状况。观察孩子面色是否从青紫逐渐转红,摸颈动脉有没有搏动。若面色好转、颈动脉有跳动,可能心肺复苏有效果,继续坚持操作;若没变化,检查按压位置、深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操作是否规范,及时调整。

应对急救中的意外03若按压时听到异常声响,怀疑肋骨骨折,别慌张。若骨折不影响按压,适当调整力度继续;若骨折严重,尝试改变按压位置,如避开骨折处,用双手环抱孩子胸部,进行胸部按压,确保急救持续,不轻易放弃。

复苏后的护理措施04若孩子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将其摆放成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呕吐物堵塞气道。密切观察孩子体温、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