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预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2.69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2.22千字
文档摘要

中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预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课件演讲者:某某老师

目录contents01泳前准备02安全知识03预防措施04急救方法

泳前准备01第一部分

下水前请勿佩戴首饰01在公共泳池游泳请不要佩戴首饰,首先,因为游泳时着装较为轻薄,要避免在与他人相遇时刮伤他人,其次泳池中的化学物质对首饰也有一定的伤害,在游泳时也可能出现首饰掉落的情况,所以游泳前请摘掉自己的首饰,避免伤害他人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的首饰。

游泳之前注意饮食02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安全健康在游泳之前30分钟内不可进食过量,不可饮酒。避免游泳时出现肠胃不适或因呛水引起呕吐。也要避免在泳池进食,避免食物残渣掉落影响水质。

下水前淋浴、脚部消毒03泳池水量有限,对大量游泳者的分泌物稀释效果有限,下水前淋浴,能带走汗液、毛发和皮屑;正规泳池都配有脚部消毒池,游泳者不应该跨过或跳过消毒池,应把双脚浸泡,进行消毒。这些对维护泳池水质很有帮助。

游泳前的腿部热身动作04(1)转腰:双腿打开与肩同宽,腰部向左/右连续转圈。(2)侧弯腰:两腿分开伸直坐于地上,身体弯向一侧使面部靠向膝盖,感受腰部及大腿内侧的拉伸。换一侧重复。(3)侧压腿:一腿向横侧方跨出并伸直,一腿弯曲蹲于地上。

安全知识02第二部分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01当不幸溺水,保持冷静是自救的关键。不要惊慌挣扎,因为慌乱会加速下沉。若附近有漂浮物,如木板、树枝,应迅速抓取,借助其浮力保持漂浮。若没有漂浮物,可尝试仰漂,放松身体,头部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用嘴吸气、鼻子呼气,保持呼吸平稳。同时,观察周围环境,寻找可攀爬的物体或大声呼救,引起他人注意。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要节省体力,保持耐心,坚持到救援到来。

正确救援溺水者的方法02发现有人溺水,切不可盲目下水救援。应先大声呼救,吸引更多人帮忙。若现场有救生圈、长竹竿、绳索等,迅速抛向溺水者,让其抓住,再慢慢拉回岸边。若必须下水救援,要从溺水者背后靠近,避免被其抱住。接近后,一手托住溺水者下巴,使其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顺畅,另一手划水,将其带至岸边。上岸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根据情况进行急救,如清除口鼻异物、实施心肺复苏等。

溺水后的急救流程03溺水者被救上岸后,若呼吸、心跳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先将溺水者仰卧在坚硬平面上,解开其领口、腰带,清除口鼻内异物。施救者双手交叠,掌根置于溺水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深度5-6厘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捏住溺水者鼻子,口对口吹气,每次持续1秒以上,观察胸廓起伏。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儿童溺水的特点与预防04儿童好奇心强,对危险认知不足,在水边玩耍时极易失足落水。他们身体协调性差,在水中遇到突发情况,如抽筋、呛水,很难有效应对。且儿童呼救声音相对较小,若周围无人注意,难以及时被发现。预防儿童溺水,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行踪,加强监管,不让孩子独自靠近水域。

预防措施03第三部分

控制玩水时间强度01合理安排玩水时间,不要长时间持续浸泡在水中。每隔一段时间上岸休息,补充水分,避免因脱水导致身体不适。依据自身体力,控制玩水强度,不挑战超出能力范围的项目。感到疲劳或身体有异样,立刻停止玩水,上岸休息。

留意身体突发状况02在玩水过程中,时刻留意自己身体感觉。若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不适症状,马上停止活动,向岸边或工作人员求助。如果发生抽筋,保持冷静,不要惊慌挣扎。例如小腿抽筋,可深吸一口气,仰浮水面,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另一只手按压抽筋腿的膝盖,缓解抽筋。

学习应对突发危险03提前了解一些玩水时可能遇到的突发危险及应对方法。比如遇到水中有异物缠住身体,不要慌乱拉扯,应冷静解开;若遇到水流突然变急,顺着水流方向漂浮,寻找可抓握的固定物。学会简单自救技能,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

知晓紧急救援途径04牢记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如110、120。在玩水场所,熟悉救生设备位置,如救生圈、救生杆等。一旦自己或他人遇到危险,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注意,同时利用身边物品发出求救信号,如挥动鲜艳衣物。若有条件,及时使用救生设备进行救援。

急救方法04第四部分

遵循按压呼吸配合比例01按照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操作。完成30次按压后,立刻进行2次人工呼吸,循环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赶来或孩子恢复自主呼吸、心跳。过程中注意按压和呼吸的衔接要迅速,保证急救不间断。

判断急救效果方法02在急救过程中,时刻留意孩子状况。观察孩子面色是否从青紫逐渐转红,摸颈动脉有没有搏动。若面色好转、颈动脉有跳动,可能心肺复苏有效果,继续坚持操作;若没变化,检查按压位置、深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操作是否规范,及时调整。

应对急救中的意外03若按压时听到异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