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预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课件演讲者:某某老师
目录contents01泳前准备02安全知识03预防措施04急救方法
泳前准备01第一部分
身体检查01游泳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如果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传染性疾病(如红眼病、脚气等),或者处于生理期的女性,都不适合游泳。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其他泳客负责。比如,有心脏病史的人在游泳时可能因心脏负荷增加而发生危险;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下水则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热身运动02和其他运动一样,游泳前的热身至关重要。简单的热身运动能帮助我们活动关节,预防抽筋。像颈部伸展、转肩、扭腰、活动手腕脚踝等动作都可以做。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比如原地高抬腿跑3-5分钟。
准备好泳衣03选择合身、舒适且材质优质的泳衣。女士泳衣款式多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但要注意肩带的牢固性;男士则可选择平角或三角泳衣。避免选择过于宽松的泳衣,以免在游泳时产生阻力,影响游泳体验。
准备好泳镜04合适的泳镜能让我们在水下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同时保护眼睛免受泳池水的刺激。挑选泳镜时,要注意密封性和舒适度,试戴时轻轻按压在眼部,感受是否贴合,避免漏水。
安全知识02第二部分
忌空腹游泳01空腹游泳,由于身体血糖低,特别容易在水中出现肌肉颤抖、头晕眼花、虚脱、昏迷,甚至发生虚脱而导致溺水等意外险情。空腹不游泳,游泳者在游泳之前,应适量补充一些水果、牛奶、糖果之类的食物,再下水游泳。
忌剧烈运动后游泳02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多,体温升高,皮肤汗腺及皮下血管扩张。如果猛然跳进凉水中,体温急剧下降后,皮下血管会急剧收缩,汗孔闭塞,极易引发感冒、急性关节痛等病,严重者可导致肢体瘫痪。剧烈运动后要休息半小时后等汗落下来再去游泳。
忌酒后游泳03酒后游泳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酒精会干扰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节律,头脑昏沉而影响对水中情况的判断能力,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发生游泳意外的机会。请将酒后游泳等同于酒后开车,引以为戒。
忌游时过长04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这是皮肤对寒冷刺激的三个反应期决定的:第一期:入水后,受冷的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肤色呈苍白。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第三期: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
预防措施03第三部分
识别危险水域01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识别危险水域。看到河流湍急、没有防护设施的池塘、水面有杂草漩涡的地方,就要意识到这些是危险区域,不能靠近。如果在户外看到“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等警示标识,一定要严格遵守,远离这些可能带来危险的地方。
学习自救知识02在学校要积极参加防溺水自救知识讲座和演练,学习在水中抽筋或遇到危险时的自救方法。比如抽筋时要冷静,不要慌乱,通过拉伸相应部位缓解疼痛。如果不慎落水,要大声呼救,同时尽量让身体漂浮在水面,等待救援,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遇到危险及时呼救03如果看到有人溺水,小学生千万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可能会让自己也陷入危险。要立刻大声呼喊,向周围的大人求救,拨打110、120等急救电话,清晰准确地告诉他们事发地点,争取最快速度得到专业救援。
参与防溺水宣传04小学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制作防溺水手抄报、参加学校组织的防溺水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加深自己对防溺水知识的理解,还能把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提高防溺水意识,共同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急救方法04第四部分
遵循按压呼吸配合比例01按照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操作。完成30次按压后,立刻进行2次人工呼吸,循环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赶来或孩子恢复自主呼吸、心跳。过程中注意按压和呼吸的衔接要迅速,保证急救不间断。
判断急救效果方法02在急救过程中,时刻留意孩子状况。观察孩子面色是否从青紫逐渐转红,摸颈动脉有没有搏动。若面色好转、颈动脉有跳动,可能心肺复苏有效果,继续坚持操作;若没变化,检查按压位置、深度、频率以及人工呼吸操作是否规范,及时调整。
应对急救中的意外03若按压时听到异常声响,怀疑肋骨骨折,别慌张。若骨折不影响按压,适当调整力度继续;若骨折严重,尝试改变按压位置,如避开骨折处,用双手环抱孩子胸部,进行胸部按压,确保急救持续,不轻易放弃。
复苏后的护理措施04若孩子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将其摆放成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呕吐物堵塞气道。密切观察孩子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用毛巾擦干身体,做好保暖。轻声安慰孩子,给予心理安抚,等待专业医护人员进一步检查治疗。
下课啦!预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课件演讲者:某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