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价预防溺水
目录contents
泳前准备
不要独自游泳
不论你的经验或体适能水平如何,都不要独自游泳。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情况。
你可能会昏过去,头部撞倒浮标或泳池边缘,或者出现心脏病发作等紧急情况。
因此,你要与朋友一起游泳,或在有救生员看守的泳池游泳。
让自己能被别人看到
无论你是在室内游泳还是户外游泳,尽可能地保持显眼总是安全的做法。选择色彩鲜艳的泳帽和泳装。如果是在湖泊、河流或海洋里游泳,那就需要带上充气浮标。
这是一种颜色亮丽的充气装置,可以用腰带系在腰间。它会让你更容易被其他船只和游泳者看到。如果你需要稍事休息,它还能帮你浮在水面上。
慢慢开始,逐渐加量
循序渐进地开启游泳锻炼能减轻肌肉的酸痛感。先从每周游泳2~3次开始,不要期望打破任何速度或距离纪录。
也许你只能游半程就需要休息,那也没关系。从泳池里爬出来,坐下休息会儿,然后游完后半程。通过游泳来提高体适能是需要时间的。
游泳前拉伸肩膀
尤其是肩膀后方,可以尝试做摆臂。先向身体两侧抬起双臂,呈“T”字形,接着向前摆动双臂,然后回到起始位置;持续做30秒。
在提高肌肉活性方面,动态的拉伸比静态的拉伸更有效。
安全知识
一般比赛泳池水深3米
在一般游泳馆中我们深水区最深不超过2.5m,而在许多大赛中,泳池会深3m。
这是因为虽然不同深度所提供的浮力是一样的,但是打水产生的水波会向下传递到池底再反射回来,对人产生阻力,水越深,反射回来的阻力就越小,时间也越长。
不过对大多数泳者来说,懒才是你最大的阻力。
游泳一次多长时间合适呢?
游泳40分钟既能达到减肥健身的目的,又不会使人过于疲劳,因为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体内的糖和脂肪。
在最初的20分钟左右,运动会优先消耗体内的糖分。
当糖被消耗时,脂肪就会被消耗掉。所以想要减肥,游泳必须持续40分钟以上
为什么在水中憋气飘不起来呢?
憋着气飘不起来是因为重心浮心差距太大。人在水中会有两个力,一个是重力,一个是浮力,重力会产生重心,浮力会产生浮心,一般来说重心在腿上,浮心在胸口的位置,当重心前移达到浮心的位置,人就可以飘起来,因此教练经常告诉学员要头压低,手往前伸直,重心前移就可以飘起来了。
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常用的办法是单脚跳,比如右边耳朵进水,可以右手扶着墙,头朝着身体右侧低下去,同时用右脚单脚跳几下就可以出来。
或者让头偏向右侧,用手掌紧压在耳朵上,然后迅速提起手掌,水滴就可以被吸引出来。必要时也可以用消毒棉花棒或柔软吸水纸。
预防措施
恶劣天气防范
在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不要前往水域游泳或玩耍。
恶劣天气可能导致水位突然上升、水流变急,增加溺水风险。
远离河边、湖边等容易发生危险的区域,待天气好转后再进行水上活动。
同伴互助监督
多人一起游泳时,要互相照顾和监督。发现有人身体不适或有危险行为,及时提醒制止。
如果同伴溺水,不要盲目下水营救,应立即呼救并寻找合适的救援工具,如救生圈、竹竿等。
强化家长全程监护
家长在儿童于泳池、海滩等水域活动时,务必时刻陪伴在侧,视线须臾不离。
哪怕短暂离开都可能引发危险,杜绝因忙于社交、看手机而忽视孩子。
给孩子准备质量可靠的游泳辅助装备,像浮力背心、游泳圈,每次使用前仔细检查有无破损,确保安全无虞。
开展家庭防溺教育
在家中定期和孩子严肃探讨溺水危害,通过绘本、动画视频等生动形式,让孩子直观认识到溺水的可怕后果。
模拟可能溺水场景,教会孩子基础自救技能,如抽筋时如何应对,让孩子明确不可独自去河边、池塘等危险水域玩耍。
急救方法
规范进行心肺复苏
若溺水者无意识无呼吸,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双手交叠,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深度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捏住鼻子,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续约1秒,确保胸廓有起伏。
清理呼吸道异物
心肺复苏过程中,若发现溺水者口腔、鼻腔内有泥沙、水草、呕吐物等异物,迅速将其头偏向一侧,用缠有纱布或手帕的手指小心抠出。
清理鼻腔异物时动作要轻柔,保障呼吸道畅通,避免异物堵塞气道加重窒息。
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若溺水者有呛水但仍未恢复自主呼吸,可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溺水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其一脚宽。双臂环绕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每秒约1次,促使堵塞气道的水或异物排出,帮助恢复呼吸。
及时给予吸氧支持
若现场有氧气瓶、便携式制氧机等吸氧设备,尽快为溺水者吸氧。
正确佩戴吸氧面罩或鼻导管,根据其情况调节合适氧流量,改善缺氧状况,促进身体恢复。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