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内古代诗歌复习40首39-40(原卷).docx
文件大小:19.6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87千字
文档摘要

39西厢记·长亭送别 王实甫

一、解释重点词语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二.译文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三.赏析

前四句写秋日哀景,黄花飘落将地面铺满,秋风微凉,澄澈的天空中大雁向南飞去。如此萧瑟凄凉的画面,才引来后两句感叹离别之苦。

四.练习

(一)默写

1.《长亭送别》中,“”四句,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

2.《长亭送别》中,“”两句采用设问的形式,并用夸张的手法写经霜的树林是被崔莺莺离别之泪染红的,表现了莺莺因为张生即将远离的无限感伤的心境。

3.《长亭送别》中,“”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深秋时节天空辽阔,菊花遍地的景色特征。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曲词,完成以下各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4.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5.下列对《一煞》一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深秋黄昏图,以萧瑟之景烘托了人物的离愁别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甚急,去后何迟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6.请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两个方面鉴赏“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句。

答:

40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一、解释重点词语

喇(lǎ)叭(ba)(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曲儿小腔儿大(吹的曲子很短,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来往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全仗( )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民听了民怕。哪里(同“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

二.译文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让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三.赏析

《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