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发酵工程;对生活生产中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食品是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
2.阐明发酵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
3.举例说明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及其他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发酵工程发展的前提
(1)微生物技术的建立。
(2)的设计成功。
(3)人们能够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
2.发酵工程的含义
利用的特定功能,通过技术,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3.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1)菌种的选育: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或育种获得。
(2)扩大培养:在还需要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3)培养基的配制:在菌种确定之后,要制备培养基。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
(4)灭菌:和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5)接种:
将菌种接种到培养液中。
(6)发酵:
这是发酵工程的环节。
①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②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成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等发酵条件。
(7)产物的分离、提纯:
①如果发酵产物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
②如果产物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获得产品。;1.微生物菌种资源丰富,选择发酵工程用的菌种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4.在进行发酵生产时,怎么对发酵条件进行调控以满足微生
物的生长需要?;[归纳提升]
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
1.温度:
(1)温度影响酶活性: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体生长和代谢加快,发酵反应的速率加快。当超过最适温度范围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很快失活,菌体衰老,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
(2)温度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例如:金色链霉菌在30℃??下时,合成金霉素的能力较强,当温度超过35℃时,只合成四环素而不合成金霉素。
(3)温度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以及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等。
(4)要保证正常的发酵过程,就需维持最适温度,但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如灰色链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7℃,但产生抗生素的最适温度是28℃。;2.pH
(1)pH能够影响酶的活性,以及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如果发生变化,膜的通透性会改变,从而有可能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物的分泌。
(2)pH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分解等。
3.溶解氧
氧的供应对需氧发酵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必须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大量的氧,并要不断地进行搅拌,这样可以提高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4.泡沫:
(1)通气搅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及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分解等,都有可能产生泡沫。
(3)过多的持久性泡沫对发酵是不利的。因为泡沫会占据发酵罐的容积,影响通气和搅拌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代谢异常。
(3)常用的消泡沫措施有两类:一类是安装消泡沫挡板,通过强烈的机械振荡,促使泡沫破裂;另一类是使用消泡沫剂。
5.营养物质的浓度:
发酵液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特别是碳氮比、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浓度,会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例1】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基本环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
B.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
C.发酵罐具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进行反馈控制
D.发酵产品若是微生物细胞本身,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二、发酵工程的应用
;【酿制啤酒的原理】;发芽;;2.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
(1)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植物或动物的基因转移到中,获得具有某种药物生产能力的微生物。
(2)直接对菌种进行改造,再通过技术大量生产所需要的新产品。
(3)将的某个或某几个抗原基因转入适当的微生物细胞,获得的表达产物就可以作为疫苗使用。;3.在农牧业上的应用
(1)生产微生物肥料:
★常见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菌肥。
★利用微生物在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