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3.2生态工程实例和发展前景 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
文件大小:5.26 M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2.03千字
文档摘要

第3节生态工程

第2课时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对生态工程取得的成就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青州瀚洋温室生态农业;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3)实例:某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1.?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拓展延伸】;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5)实例: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的区别:

(1)点源污染是指能够找到具体污染的来源,如下水道、工厂排污口等。

(2)非点源污染是指不能准确确定污染发源地的污染,如农田施用农药、化肥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2)矿区废弃地恢复工程采取的措施:

人们采用的措施包括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其中,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由于矿区废弃土地的水分状况很差,土壤极其贫瘠,所以植被很难恢复。

因此,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首先要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在人造表土上,植树种草。;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归纳提升】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例1】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搭配植物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根据协调原理,人工湿地中应尽量使用本地物种

C.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二、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3.对生态工程治理应持有的态度:

在肯定生态工程的作用,特别是看到它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环境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不要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的生态恢复力量,更不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一、定量评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效应;4.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及分布研究成果:

(1)查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固碳作用。

(2)首次在国家尺度上用直接证据证明人类的有效干预能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3)揭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土壤碳储量之间的相关性,证实了增加生物多样性不但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的碳储量。;二、前景广阔的沼气工程;沼气是人畜粪便等物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富含甲烷气体的燃料。;4.沼气工程的前景:

我国沼气工程的发展趋势是,伴随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将逐步向村镇集中(联村)供气方向发展,即每个村镇(或联村)建设一个规模化的沼气站,利用本村镇产生的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秸秆等废弃物集中生产沼气。沼气通过管网送往各家各户。?;【例2】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B.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C.我国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道路

D.我国生态工程已经十分成熟;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1.北京郊区某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作为我国农村生态工程的样板在全国推广这是由于该生态工程()

A.以实施沼气工程为中心

B.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

C.创造了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

D.最早推出无公害蔬菜;2.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3.(多选)为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科研人员研发了“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其原理是:生活污水先进入厌氧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污水用泵提升进入多级跌水池,通过污水的逐级跌落自然充氧,不断降解有机物,经过跌水池的污水再进入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微生物的共降解协同作用是水中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因

B、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水温、跌水高度、水的停留时间均有关系

C、水耕蔬菜的生长,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上述工艺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等;4.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责无旁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

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D.湿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