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发酵工程;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可有目的地培养某种微生物。
2.概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
3.概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一、选择培养基及微生物的选择培养;3.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
(1)系列稀释(梯度稀释)操作:;③涂布过程:用将菌液圴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
④培养分离:待涂布的菌液被吸收后,将平板,放入的中培养1~2d。在涂布有合适浓度菌液的平板上就可以观察到分离的。;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的配方:;1.在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什么物质?;3.为什么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在该
培养基上生长?;[归纳提升]
;2.两种接种方法的比较;【例1】(2023·广东高考)研究者拟从堆肥中取样并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和选择培养基筛选原理来判断,下列最可能筛选到目标菌的条件组合是();二、微生物的数量测定;(3)微生物的数量测定方法
①法。
②利用显微镜计数法。;2.实验设计(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取样
从富含有机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在距地表约cm的土壤层取样。
(2)样品的稀释
①稀原因:样品的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
②标准: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保证获得菌落数在之间,便于计数。;(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①培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和培养。
②观察:每隔统计一次数目,最后选取菌落数目时的记录作为结果。;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2.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256,该同学将21舍去,然后取平均值。该同学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否合理?为什么?;1.在甲同学确定自己操作无误的情况下,甲同学得出的菌落数多于其他同学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测定方法;2.实验结果分析;【例2】(2024·武汉高二检测)某生物兴趣小组完成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纯化培养阶段使用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
唯一氮源
B.梯度稀释时可用移液管或微量移液器进行操作
C.中间试管涂布的3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小于160
D.由图中数据可知10g土样中的菌株数约为1.6×108个
;选择培养基;1.(2024·红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B.培养霉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
C.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D.培养乳酸菌时需要不断通入空气或氧气;2.(2023·山东高考)平板接种常用在微生物培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含氮源的平板不能用于微生物培养
B.平板涂布时涂布器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
C.接种后未长出菌落的培养基可以直接丢弃
D.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平板能分离出合成脲酶的微生物;3.(2024·眉山高二检测)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的一般步骤为:采集
样品→富集培养(使菌体数量增多)→纯种分离→性能测定,如图a、b是采用两种接
种方法接种后纯化培养的效果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使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
B.为获得纯种的目的菌种,需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灭菌
C.获得图a所示结果的接种过程中,接种环需灼烧灭菌3次
D.利用图b计算出样品中菌体浓度为5.85×108个/ml,则接种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107倍;4.(多选)生菜是我国消费最多的一类即食蔬菜,极易受到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现对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取样、分离、培养和计数,结果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从生菜表面取样后的无菌棉拭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
B.15℃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繁殖,建议生菜在该温
度及以下贮藏运输
C.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以便于快速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培养
D.生活中可用高压蒸汽对生菜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