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pptx
文件大小:6.89 MB
总页数:31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1.43千字
文档摘要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荒漠中因缺水而枯死的胡杨长时间不会腐烂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2.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的现象。;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捕食;1.碳循环的过程分析:;(1)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温室效应;(1)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归纳提升】;【例1】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二、生物富集;;1.还有那些有害物质也有上述与铅类似的现象等?;4.生物富集现象也有全球性吗?;1.参与生物富集的物质;(2)通过降雨进入水体从而被动植物吸收而富集。;5.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生物富集的关系图解:;项目;【例2】曾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是人吃了被甲基汞污染的鱼所引起的,经检测,水俣湾海水中甲基汞的含量为0.017mg/L(符合0.5mg/L以下的安全标准),对海水中具有营养关系的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体内残存甲基汞的含量分析,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实验流程;3.基本技术要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消费者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CO2,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参与了碳循环,A错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能将非生物环境中的无机碳转化为含碳有机物,是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重要途径,因此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是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重要过程,C正确;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正确。;伴随甲过程(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A正确;乙过程可以代表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还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等,B错误;蓝细菌或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能完成该循环,蓝细菌和硝化细菌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错误;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进行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虾池中有机碎屑含量增加,水体中N、P等无机盐增多,水体富营养化严重,A错误;藻类作为生产者,在物质循环中占主要地位,B正确;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同时又摄食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和有机碎屑提供营养,D错误。;除去实验组中的土壤微生物时,要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而加热烘干的方法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不能采用,可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1小时灭菌),A错误;自然状态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是处在自然状态空气下,所以应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放在自然状态空气的条件下进行,B错误;土壤微生物具有分解落叶的作用,采用普通土壤的为对照组,采用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为实验组,可以预测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C正确;落叶的种类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应选择相同种类的落叶进行实验,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