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学习目标(1min);自学指导(8min);1.伴性遗传
概念:位于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①方式一;②方式二;③方式三;④方式四;(3)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上的基因都决定性别();辨色能力测试;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据调查,在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远远多于女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一种人类遗传病,患者常表现出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但这种病与红绿色盲不同,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伴性遗传概念;2、种类:;探究一.人类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女性是一名红绿色盲基因症携带者,丈夫色觉正常,分析后代患色盲症的情况。
;女性是一名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丈夫是红绿色盲症患者,分析后代患色盲症的情况。
;女性是一名红绿色盲基因患者,丈夫是色觉正常,分析后代患色盲症的情况。
;XBXB;(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病,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有红绿色盲基因,就表现为红绿色盲;
(2)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红绿色盲基因时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因此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补充:;课后完成作业9和课本32页判断和选择题;XbY;;3、伴X隐性遗传病
(1)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
(2)特点:;探究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病;XdY;特点:①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
②交叉遗传,世代连续遗传;
③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以下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系图,已知是某种伴X染色体遗传病请据图判断(课本P40);探究三.外耳道多毛症——伴Y遗传病;右边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为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探究五.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2.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芦花鸡和非芦花鸡;
非芦花雄鸡芦花雌鸡
亲代ZbZb×ZBW
配子ZbZBW
子代ZBZbZbW
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探究活动五、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有的会出现性反转,如“母鸡打鸣”现象是性反转的典型例子,一只母鸡原本能产蛋,后来突然停止产蛋出现打鸣、羽毛艳丽等雄性鸡的表征,研究表明鸡的性染色体没有改变,只是性器官发生了改变。
已知芦花鸡(B)对非芦花鸡(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ww基因型的胚胎致死。现有一只非芦花雄鸡和正常雌鸡中有芦花鸡和非芦花鸡多只,请设计实验证明这只雄鸡是否为性反转雄鸡,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探究六.性别决定方式;♀(雌性):性染色体组成是XX。
♂(雄性):性染色体组成是X(即只有一条X染色体,而没有Y染色体)
如蝗虫、蟑螂等性别决定属于XO型;(4)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5)环境影响性别;拓展延伸:一、遗传系谱图;②其次判断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
(1)双亲正常,子代有患者,为隐性(即无中生有)。(图1)
(2)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为显性(即有中生无)。(图2)
(3)亲子代都有患者,无法准确判断,可先假设,再推断。(图3);③确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1)显性遗传;判断方法:;口诀:;;;;;;1、“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概率计算方法
;拓展延伸:二、判断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1.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2)若未知性状的显隐性;2.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2)基本思路二: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实验,观察分析F1的性状。即:;3.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是ZW型性别决定型生物,又该是怎样的杂交组合呢?;完成课本38页全部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