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文化常识积累】
1.了解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
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
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
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
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去世(据说是
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
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
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
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王国维《人间词话》
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今存
词三十余首,与其父李璟汇刻为《南唐二主词》。
【理解与鉴赏】
1.解释词语
①了:了结,完结。
②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③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暗指亡国。
2.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你能否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愁
3.词人的愁从何来?
明确亡国之痛,故园之思
4.词人是借助了哪些事物或意象来抒发自己的这种哀愁的?
明确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5.“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
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是诗人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6.“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是快乐的往事。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精神层面:欢
乐、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7.体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明确以水喻愁,设问、比喻、夸张,化虚为实,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形象。
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愁思之多;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
流不断,无穷无尽,写愁思之长。
8.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愁情”?
明确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
对比(现在—过去、物—人)
比喻(满腔愁绪—一江春水)
【理解性默写】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其
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这个句子
是:?
。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
是:?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
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
是:,
。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
是:,
。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
是:,
。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
叹的句子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