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
【文化常识积累】
1.了解词人
李清照(110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词宗。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与夫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编写了《金石录》。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深厚;
后: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书画丢失。
前: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后: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2.婉约派
婉约,是委婉含蓄之意,辞意婉约。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婉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软媚”“绸缪婉转”“曲折委婉”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3.声声慢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此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古人多用入声,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以晁补之、吴文英、王沂孙词为正体,格律有双调九十九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等五种变体。仄韵者以高观国《声声慢·壶天不夜》为正体,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九十九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等五种变体。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4.了解“闺怨诗”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5.了解“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理解与鉴赏】
1.解释词语
①戚戚:悲愁、哀伤
②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③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④黄花:菊花。
⑤堪:可以,能够。
⑥怎生:怎样,如何。
⑦次第:光景,状况
2.李清照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一)直抒胸臆
(1)找出直接写愁的词句?
明确??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这首词开头三句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词人心中哪些清愁哀怨?
明确①开头三句运用七组叠字,声情并茂,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词人心中的清愁哀怨,奠定了全词哀伤愁苦的基调。
②“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的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词人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词人的心情之悲怆。
(3)试分析叠词的作用
明确???①形式上: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增加音乐美。
②内容上:增强情感,起强调作用。
(二)间接写愁:借景抒情??????????????
(1)李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
明确??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2)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
意象
意义
意境
淡酒
象征“愁”
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愁苦的意境。
晚风
渲染愁情
过雁
象征离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
黄花
孤独愁情的寄托
梧桐
象征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细雨
象征哀伤,愁丝
3.试分析李清照有哪些“愁”?
明确??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4.明晰主旨: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综合文言知识】
1.通假释义
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一种酒器,这里指酒杯。
2.一词多义
(1)去eq\b\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