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课《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docx
文件大小:13.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1.83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课《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本单元文章,找出观点及观点阐述方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议论文知识及基本要求;了解几种常见的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学习阐述自己观点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议论文立论和结构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说理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进入写作境界,感受写作乐趣。

【学习重点】

善用技巧,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难点】

熟练掌握议论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及常用说理方法。

【课前准备】

议论文基本常识

【学习过程】

任务一:阅读教材梳理要点

阅读教材第19~20页《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思维导图梳理文中要点。

任务二:师法课文总结技巧

1.回顾本单元诸子著作,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课文的主要观点,指出观点针对的问题,并概括他们的思想,思考:你得到了怎样的结论?

2.回顾《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及目的。

3.假如你是秦穆公身边的一位谋臣,你的观点是“攻占郑国,不可迟疑”,当烛之武离去后,你试图说服秦穆公改变立场,请问你可以列出哪些理由?

4.梳理《齐桓晋文之事》的论证思路,简要概括孟子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齐宣王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

写法总结

技法一:意图清楚观点明确

技法二:纲举目张有理有据

技法三:转换角度客观全面

技法四:思路清晰逻辑合理

技法五:结构恰当彰显思辨

任务三:课堂小练培育理性

1.请概括两则材料中孔子的观点。

材料一: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材料二: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2.《孔子家语》记录,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左右请求前往寻找,楚王却认为“楚人遗弓,楚人得之”,无须寻找。假如孔子、孟子、庄子三人在场,他们将如何评价楚王做法?代入其中一人角色,给出看法并阐释观点。

3.如果孔子、庄子见证了那场鸿门风云,他们会如何评价刘、项二人?

4.读下面两段材料,评价司马迁对刘项二人的态度。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任务四:实战演练下笔成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礼仪是宜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

材料二:孔子告诫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此处的“礼”,可以理解为“礼仪,礼貌(即对他人的礼敬)等”。

材料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诗礼传家。在家风传承上,非常重视“礼”的价值。礼有礼貌、礼仪、法则之意,是文明行为和道德修养的体现,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尚礼的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从古至今,人们就重视着“礼”,践行着“礼”。

对于“礼”,你有怎样的经历、体会、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以“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鲜明;②论据充分,有理有据;③思辨性强,条理清晰。

任务五:习作展示师生共评

1.制定评价标准,明确标准,评价有据。

2.师生共同展示,互相评议,推选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