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ACABDDDB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CADBACBCC
1.罗布泊位于新疆,是中国著名的干旱地区,水源极度缺乏是限制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C正确;极端高温和风沙肆虐虽然也是罗布泊的自然环
境特征,但相比水源缺乏,它们对人口分布的限制作用相对较小,AB错误;沼泽广布与罗布泊的实际情况不符,罗布泊主要是荒漠地区,沼泽并不
存在,D错误。故选C。
2.青藏高原的南部地区,如藏南谷地和川藏高山峡谷区,气候相对温和,水源充足,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较为集中。而北部地区气候更为
恶劣,人口稀少。因此,青藏高原的人口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A正确;与实际情况相反,北部地区气候恶劣,人口稀少,B错误;青藏高原的人口
分布实际上较为集中,尤其是在南部地区,C错误;虽然交通线对人口分布有一定影响,但青藏高原的人口分布主要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交通线的
影响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A。
3.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对人口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南部地区气候相对温和,适合人类居住,而北部地区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气候
是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C正确;虽然土壤对农业生产有影响,但在青藏高原,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A错误;交通对人口
分布有一定影响,但在青藏高原,气候和地形是更为根本的因素,B错误;自然资源对人口分布有影响,但在青藏高原,气候条件对人口分布的限
制作用更为明显,D错误。故选C。
4.工业化进程会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推动城镇化水平提高,该省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主要
得益于工业化进程,A正确。国家政策对城镇化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农业机械化主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农村劳动力得以
解放,但这部分劳动力是否进入城镇还需其他因素推动,不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C错误。材料未提及国际移民相关内容,且我国城镇化
人口主要是国内人口的城乡转移,D错误。故选A。
5.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通常较低,一般在30%以下,该省2023年城镇化率为65.47%,不是起步阶段,A错误。郊区城镇化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
加,城市规模向外扩张,W市在三环外靠近主城区的位置规划建设副城,符合郊区城镇化阶段特征,B正确。逆城镇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
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与W市建设副城吸引人口的情况不符,C错误。再城镇化是针对逆城镇化而言,
是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材料未体现相关信息,D错误。故
选B。
6.虽然副城建设会提供一定就业岗位,但这不是其主要作用,A错误。建设副城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合理规划,目的不是放缓城镇化进程,而是
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发展,B错误。建设副城不是为了增加外来人口,C错误。W市建设四座功能分明的副城,可将主城区的部分功能如居住、产业
等向副城疏解,缓解主城区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D正确。故选D。
7.从图中可以看出,2006年该城市沿公交线路向外延伸,呈扇形结构,而到了2016年,城市内部出现了多个明显中心区域,逐渐形成了多核心型
结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2006年还是2016年,该城市的用地都相对紧张,且2016年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用地紧张问题可能更
加严重,A错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多核心型结构的形成,人口和职能可能会逐渐从核心城区向外围分散,导致核心城区的人口凝聚力相对减弱,B
错误;城市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核心城区职能的多样化,但图中并未明确显示核心城区职能类型的显著增多。此外,多核心型结构的形成更多地是体
现了城市功能区的分散和多样化,而非核心城区职能的单一增多,C错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东、南部公路沿线的商业和
居住活动增多,这些区域的地租水平很可能会提高,D正确。故选D。
9.读图可知,2013年结婚对数最多,以平均结婚年龄26岁左右计,可推测1987年人口出生率最高(实际普查结果亦是如此)。故选B。
10.我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数量减少,导致2013年后适婚人口总数下降,A正确;死亡率上升、性别比减小与
我国实际状况不符,BC错误;单身主义盛行是导致结婚对数下降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11.教育水平提高,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