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乡镇与城镇空间结构.pptx
文件大小:18.54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1万字
文档摘要

8.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l,课标考向分析(2021-2023年)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乡村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和乡村内部功能分区特征(重点,常见考向);

2.城镇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内部功能分区特征;(重点,常

见考向)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重难点,常见考向)

4.城乡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区位分析;(重难点,常见考向)

5.城乡规划和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重难点,常见考向)

乡村与城镇章节知识体系

在哪里(where)

有什么(what)

为什么(why)

影响(effect)

怎么办(how)

考点1:乡村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和乡村内部功能分区特征

学习任务(一):调查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图中乡村有哪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布局有何特点?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以公共设施用地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公共设施用地

农业生产用地

居住用地

一、乡村土地利用类型

①类型:依据农业生产特点,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②分布: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林地

建筑用地

耕地水域

草地

二、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①公共服务设施:位于乡村中心(公共、文化、多样)

②居住区:位于公共空间和农业生产区之间,是村民日常居住的场所;

③农业生产区:位于乡村最外围,是农业生产直接或者间接利用的土地。备注:公共服务设施:多种多样,主要有信仰和祭祀、行政管理(村委会等)、生产生活、教育和休闲娱乐等。

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①形成初期:内部土地利用方式比

较单一。

原因:除了农业用地和居住外,人们需求较少

②中后期: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原因:为满足居民社会需求出现一些公共设施

③一定规模村落会有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公共设施,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

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答案】(1)①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②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③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②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③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6分)

(2022年广东卷)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海南卷)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左图)。右图为该古村落的堤围及水闸分布示意图。

3.下列示意图中,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D)

1.主要措施:

□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传统农业价值;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三、乡村振兴

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的空间结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产业支撑绿色生态

现代引领

考点2:城镇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城镇内部功能分区特征

学习任务(二):调查你家乡所在的城镇,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右图中给下列四个功能区命名下?说说他们分布的位置、形态特点及成因。

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不同功能区一般没有明确界限,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这些不同的功能分区经过分布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3.居住用地

4.政府机关用地5.休憩及绿化用6.交通用地

7.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