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土壤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土壤③稀释土壤溶液④涂布平板﹑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的污染,消毒和灭菌都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杂菌,在火焰旁操作也
是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
【详解】①土壤是微生物的培养基,土壤取样不需要在火焰旁进行,否则会杀死目的菌株,①错误;
②称取土壤时,为避免杂菌的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②正确;
③稀释土壤溶液时,为避免杂菌的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③正确;
④涂布平板时,为避免杂菌的污染,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④正确;
⑤微生物的培养,需在一定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⑤错误。
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用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时,对产物进行分离提纯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馏、过滤B.过滤、沉淀C.萃取、离子交换D.沉淀、萃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
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
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
【详解】用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时,采取的方法通常是过滤、沉淀。B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图所示菊花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1页/共21页
A.①过程用酒精、次氯酸钠等对生理状况良好的嫩枝茎段进行表面消毒
B.通过③过程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C.④过程需要先诱导生根,长出根后再诱导生芽
D.⑤过程移栽前需要先打开培养瓶的瓶盖让试管苗适应外界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外植体消毒,②是无菌培养过程,③是脱分化,④是再分化,⑤是移栽。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故①过程需要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用酒精、次氯
酸钠等对生理状况良好的嫩枝茎段进行表面消毒,A正确;
B、③表示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该过程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B正确;
C、④表示再分化,一般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C错误;
D、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故⑤过程移栽前需要先打开培养
瓶的瓶盖让试管苗适应外界环境,D正确。
故选C。
4.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
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A.生态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D.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
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
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水稻中抗矮缩病基因的发现对农产品的品种改良具有直接的价值。
故选D。
5.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月季(二倍体,2n=14)的红色花瓣细胞与枸杞(四倍体,4n=48)的
第2页/共21页
叶肉细胞,制备成杂种细胞,并筛选、培养获得杂种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获得原生质体可在0.9%NaCl溶液环境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若只考虑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均为62条
C.显微镜下观察到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红色液泡是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D.植物体细胞杂交所获得的杂种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1、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前,先要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2、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电激、振动等)、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
法:物理法(电激、振动等)、化学法(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
【详解】A、获得植物的原生质体,操作一般在等渗溶液中进行,等渗溶液可维持去除细胞壁后的原生质体
的正常形态,去除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0.9%NaCl溶液不是植物细胞的等渗溶液,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