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月限时训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1.72 M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5.96千字
文档摘要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月限时训练数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是的共轭复数,则(????)

A. B.

C. D.

2.若向量,则“”是“向量的夹角为锐角”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A. B. C.或 D.或

4.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为上一点,垂直于点为等边三角形,过的中点作直线,交轴于点,则直线的方程为(????)

A. B.

C. D.

5.将函数的图像按以下顺序进行变换:①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②横坐标变为原来的,纵坐标不变;③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④纵坐标变为原来的3倍.可得到的图像,则(????)

A. B.

C. D.

6.已知菱形,,将沿对角线折起,使以四点为顶点的三棱锥体积最大,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7.在中,已知.若,则实数(????)

A.不存在 B.2 C.3 D.4

8.若在上恒成立,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

二、多选题

9.已知随机事件,满足,,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10.已知函数对任意实数均满足,则(????)

A. B.

C. D.函数在区间上不单调

11.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抛物线在点A处的切线与直线交于点,过点N作交于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直线与抛物线有2个公共点

B.直线恒过定点

C.点的轨迹方程是

D.的最小值为

三、填空题

12.已知一组数据、、、、的上四分位数是,则的取值范围为.

13.已知正四棱台的上底面与下底面的边长之比为,其内切球的半径为1,则该正四棱台的体积为.

14.以间的整数为分子,以为分母组成分数集合,其所有元素和为;以间的整数为分子,以为分母组成不属于集合的分数集合,其所有元素和为,依次类推以间的整数为分子,以为分母组成不属于的分数集合,其所有元素和为;则.

四、解答题

15.为促进山区扶贫事业的持续发展,某研究所为深入研究当地海拔因素对某种古茶树产茶量的影响,在山上和山下的试验田中分别种植了株和株古茶树进行对比试验.现在从山上和山下的试验田中各随机选取了4株作为样本,每株采摘的茶叶量(单位:)如下表所示:

编号位置

山上

5

4

4

3

山下

4

2

2

1

(1)根据样本数据,试估计山上试验田古茶树产茶的总产量;

(2)记山上与山下试验田古茶树产茶量的方差分别为,根据样本数据,估计与的大小关系(只需写出结论);

(3)从样本中的山上与山下古茶树中各随机选取1株,记这2株产茶量的总和为,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6.如图,在多面体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为的中点,.

(1)证明:;

(2)若多面体的体积为,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17.数列的前n项和为,数列满足,且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抽去数列中点第1项,第4项,第7项,…,第项,余下的项顺序不变,组成一个新数列,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证:.

18.已知双曲线,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

(1)若直线经过坐标原点,且直线,的斜率,均存在,求;

(2)设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为,且,证明:直线与直线的斜率之和为0.

19.已知函数.

(1)求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

(2)当时,试比较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设,求证:.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月限时训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B

A

C

A

C

ABD

ACD

题号

11

答案

BCD

1.A

【分析】由复数的几何意义得出,然后得出共轭复数,再由复数除法法则计算.

【详解】由题意,则,,

故选:A.

2.B

【分析】先根据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求出的取值范围,再判断属于哪种关系.

【详解】向量的夹角为锐角,则,且向量不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