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难点解析华东师大版7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AB卷.docx
文件大小:423.43 K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8.29千字
文档摘要

华东师大版7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16分)

一、单选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1、小明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固定三角板ABC,将另一块三角板DEF绕公共顶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不超过180°).若两块三角板有一边平行,则三角板DEF旋转的度数可能是()

A.15°或45° B.15°或45°或90°

C.45°或90°或135° D.15°或45°或90°或135°

2、下列各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B. C. D.

3、如图给出的是2004年3月份的日历表,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A.69 B.54 C.27 D.40

4、下列不是不等式5x-3<6的一个解的是()

A.1 B.2 C.-1 D.-2

5、下列不等式中,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4>1 B.3x-24<4

C.<2 D.4x-3<2y-7

6、如图,点,为线段上两点,,且,设,则关于的方程的解是()

A. B. C. D.

7、在解方程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等边三角形 B.正方形

C.含锐角的直角三角形 D.圆

第Ⅱ卷(非选择题84分)

二、填空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某测试共有20道题,每答对一道得5分,每答错一道题扣1分,若小明得分要超过90分,设小明答对x道题,可列不等式_____.

2、如图,在一条可以折叠的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3,以点C为折点,将此数轴向右对折,若点A折叠后在点B的右边,且,则C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3、在不等式组的解集中,最大的整数解是______.

4、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步骤:

第一步:______;

第二步:______;

第三步:______.

5、某服装厂生产一批某种款式的秋装,已知每2m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的衣身3个或衣袖5只,现计划用132m这种布料生产这批秋装(不考虑布料的损耗),应分别用多少布料做衣身和衣袖,才能使做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

解:设用xm布料做衣身,用ym布料做衣袖.

根据题意得:

解得:___________

所以,用60m布料做衣身,用72m布料做衣袖,才能使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

6、如果方程mx+3=x+2的解是x=1,那么m的值是___.

7、如图,三角形纸片中,点、、分别在边、、上,.将这张纸片沿直线翻折,点与点重合.若比大,则__________.

三、解答题(7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70分)

1、解方程:.

2、解不等式组:,并写出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3、如图,在中(),,边上的中线把的周长分成和两部分,求和的长.

4、如图,△ABC的顶点A、B、C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利用网格线按下列要求画图.

(1)画△A1B1C1,使它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

(2)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点P到点A、B的距离之和最短;

(3)在直线l上找一点Q,使点Q到边AC、B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5、如图,甲、乙两个长方体容器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甲的底面积为,高为;容器乙的底面积为,高为.容器甲中盛满水,容器乙中没有水,容器乙的最下方装有一只处在关闭状态的水龙头.现从容器甲向容器乙匀速注水,每分钟注水.

(1)容器甲中水位的高度每分钟下降__________,容器乙中水位的高度每分钟上升__________;

(2)当容器乙注满水时,求此时容器甲中水位的高度;

(3)在容器乙注满水的同时,打开水龙头开始放水,水龙头每分钟放水.从容器甲开始注水起,经过多长时间,两个容器中水位的高度相差?

6、(1)在图1中,已知△ABC中,∠B>∠C,AD⊥BC于D,AE平分∠BAC,∠B=70°,∠C=40°,求∠DAE的度数.

(2)在图2中,∠B=x,∠C=y,其他条件不变,若把AD⊥BC于D改为F是AE上一点,FD⊥BC于D,试用x、y表示∠DFE=:

(3)在图3中,当点F是AE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则(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为什么;若不成立,请写出成立的结论,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