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课件)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北师大版).pptx
文件大小:378.21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第2课时;学习目标;1.(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的三条线段首尾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如图,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点A,B,C是三角形的,∠A,∠B,∠C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简称三角形的角.?;观察图中的三角形,你能发现它们各自的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二、新知探究;二、新知探究;1.量一量图中的三角形的各边长,其中是等腰三角形(不包括等边三角形)的是,是等边三角形的是.(填序号);二、新知探究;(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二、新知探究;二、新知探究;二、新知探究;二、新知探究;三、典例精析;(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吗?

解:①当4厘米长的边为底边时,设腰长为x厘米,则4+2x=18,解得x=7.

所以能围成三边的长分别为7厘米,7厘米,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

②当4厘米长的边为腰长时,设底边长为x厘米,

则4×2+x=18,解得x=10.

因为4+410,所以此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综上,能围成底边长为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三、典例精析;2.如图所示,为估计池塘岸边A,B间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米,OB=10米,则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20米B.15米C.10米D.5米;四、当堂练习;6.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6,第三边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四、当堂练习;四、当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