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第2课时)(导学案)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docx
文件大小:3.32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68千字
文档摘要

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土壤结构的分类及三类质地(砂土、黏土、壤土)的特性;

2.理解土壤孔隙大小对通气性、保水性的影响,明确壤土类土壤的农业优势。

【学习重点】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应用

【学习难点】实验原理理解;结构与功能联系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土壤结构有哪些?团粒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2.土壤分类及特性

类型

颗粒组成

特性

适用作物

砂土类

黏土类

壤土类

【课堂探究】

一、土壤的结构

观察不同的土壤,我们发现土壤结构有所不同。

土壤结构可分为块状、柱状、片状、团粒状等各种结构。

团粒结构是各种土壤结构中较为理想的结构,这种土壤在农业生产上最有价值。

团粒结构特点

团粒结构疏松多孔,使土壤既能保水又能透水,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作用,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以及对养分的积蓄和供应。

在农田中多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等措施,可使土壤增加新鲜腐殖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土壤结构由矿物质颗粒的大小所决定。根据颗粒大小,可将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进行分类。如表,砂粒较大,粗糙而有粒感;黏粒最小光滑而柔软;介于两者之间的叫作粉砂粒。

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积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

探索活动

1.取砂粒和黏粒少许,用大拇指和食指蘸一些砂粒和黏粒,你能感觉出它们的不同吗?

2.取2只漏斗,在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每只漏斗中倒50mL水。观察2只漏斗内水渗到下面锥形瓶内水量的多少。

3.根据粉砂粒的特性,设想一下以上实验用粉砂粒替代后的渗水情况。

填一填

矿物质颗粒类别

空隙

通气、透水性

保水性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砂粒之间的孔隙较大,黏粒之间的孔隙很小。大小不同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土壤的分类

根据它们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类。

土壤名称

土壤结构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粒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思考与讨论

根据上述三类土壤的结构,推测三类土壤在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上的差异。

土壤类别

通气、透水性

保水性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土壤中的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如果土壤大小颗粒的比例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或者土壤中的成分在比例上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

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矿物质组成是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前者主要影响土壤颜色的深浅,后者主要影响土壤的主色调。

二、土壤的质地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如果土壤的孔隙较大,其通气性能和渗水性能较强,在这样的土壤中,水就不易保留,有机质也容易流失。如果土壤的孔隙很小,其通气性能差,但其保水性能较强,有机质就不易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