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docx
文件大小:16.7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79千字
文档摘要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内容摘要】问题化教学是促使学生进入深度探究状态,有效建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理解问题化教学的内涵及实施原则,运用多元化问题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观察体验、科学实验、相关故事、文学诗句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内化与应用。

【关键词】初中科学问题化教学运用策略

传统教学的讲解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问题驱动,也就很难产生探究动力。就目前来看,初中科学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控制,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机械性学习,难以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科学综合能力很难得到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实施问题化教学,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而促使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增强探究兴趣,促进学生进入知识的更深层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与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科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问题化教学内涵

问题化教学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亦称“发现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问题的引领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以达到对知识理解内化与巩固应用的目的。顾名思义,问题化教学是以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并进入良好的探究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与探究,调动旧知及生活积累,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是问题教学法的基本要义。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中的运用形式通常是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当中,启发与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学生通过查询材料、联系生活、积极思考、合作互动等方式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有效形成问题意识,在学习中善于质疑,善于在问题的引导下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探究验证与发现,以达到促进学生科学综合素养提升的目标。用问题化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究的习惯,促进学生进入知识探究的更深层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初中科学问题化教学的设计原则

初中科学是具有探究性与逻辑性的学科,问题化教学符合科学学科特点,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逻辑系统的构建,有效的问题设计是促进问题化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与基础。问题化教学要具有情境化、可行性、有价值意义等,要本着趣味性与启发性问题设计原则,使问题能够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动机,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有效解决问题。

1.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

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讲解灌输理论性知识,不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提问随意性较强,甚至脱离了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或者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不能引领学生进入主题探究,也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问题化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引领,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更深层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与认知规律提出趣味性问题,促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当中,实现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内化。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具有了问题意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敢于质疑,产生解疑释惑的欲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结合具体教学环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完成知识建构。如“把一种植物移栽到有一定溶度的硝酸钾溶液中,起初出現萎靡现象,没过几天又恢复了原状,是什么原因?”,这类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对植物吸水、失水条件、植物生长要素等知识进行回顾,并对知识进行系统思考与建构。

3.促进学合作互动

问题化教学主要是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以独特的视角发现问题,以创新的方式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的问题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实际,使问题富有趣味性,促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善于与同伴合作互动,集思广益,相互借鉴,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如学习“生物是怎样呼吸的”时,针对蚯蚓的呼吸方式,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同,但可以体现同样的内容,但是效果也不一样:一是蚯蚓是怎样通过体表呼吸的,二是为何下雨后大量蚯蚓会爬出洞穴。如果用第一个问题形式进行提问,则会因为理论性较强,学生会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而第二个提问更具体形象和富有趣味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探究,使学生进入深度探究层面。同时,要促进学生的合作互动还要注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联系旧有知识体验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与冲突,从而促进学生探究动机的产生。

4.问题要具体完整

问题的表达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避免笼统空泛,要以具体完整的问题,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问题探究的方向。如在教学中提出“光合作用有什么价值?”,由于问题